一生襟抱為國開
——關于許峰詩歌研究第二部《中國百座名山題詠》賞析系列的創(chuàng)作談
一、
散文家余秋雨把他的寫作看成一場文化苦旅,當時他在追尋這場文化苦旅之后而留下的足跡、文字,如今已成為很多朝圣者沿途的路標和風景。或許他也沒有想到,那些他在小旅館、用竹桿圓珠筆寫下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如都江堰、鳴沙山、喀什、上京龍泉府、黃州赤壁、青云譜、承德避暑山莊、寧古塔、平遙票號、天一閣、鹿回頭、岳麓書院、西江苗寨等都在日后異常鮮活起來,走進了街頭巷尾的日常生活,走進了山青水秀、時代變遷的風里雨里。究竟是這些名勝古跡成全了余秋雨,還是這一場文化苦旅背后的文字,成全了這些名勝古跡,這恐怕誰也說不清楚吧。
在當代詩壇,也有這么一位文化路上的修行者,他,就是著名的愛國主義詩人許峰老師!他的寫作,也是一場文化苦旅。這本發(fā)韌于昆侖山,收束于高榜山的主題詩集《中國百座名山題詠》,涵蓋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發(fā)展和政治、軍事、秩序、神話、傳說等多種人文與自然交織的景觀。詩歌中可追尋的文化印跡,高達數(shù)十種,比如黃河文化、紅山文化、軍旅文化、書院文化、生態(tài)文化、神靈文化、敦煌文化、地域文化等都被一一勾勒,呈現(xiàn)出一組組蒙太奇鏡頭似的組合,構成一幅幅動與靜、虛與實,山水與人文、現(xiàn)實與歷史構成的長卷。繼往開來,氣勢磅礴,點面結合,伏脈千里,為時代留下了寶貴的物質(zhì)與精神財富。
在這些文化的背后,又有著一系列宏大的史實與傳說作為背景??梢郧逦赝茢喑鍪非拔幕?,神話傳說,看得見民族的起源與猜想:第一種是“祖王傳說”,有關黃帝、炎帝和蚩尤等三皇五帝時期混沌初開時的功過是非;第二種是“神話傳說”,有關補天、填海、追日、奔月的天設地造!如果說中國文化是一部浩瀚的史書,那么,可以肯定地說,許峰老師的這些詩歌,則是這部浩瀚史書中的明珠!和《詩經(jīng)》《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樣流光溢彩!
我在系統(tǒng)地閱讀了這些明珠似的詩歌之后,終于下定決心,要盡己之力,解讀完成這些在當代詩壇絕無僅有、璀璨奪目的詩歌賞析。在動筆之前,我有過數(shù)日的思考,因我的學識有限,底蘊不足,要完成這些看似獨立成章,實則有完整的詩思、詩線而構筑的、縝密于一體的詩歌佳作,難度是非常大的。按當時的想法,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內(nèi)心的糾結,數(shù)日難眠。所以盡管是下定決心,其實也是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一一盡最大的努力,至于結果,順其自然。好在有許峰老師的親自指導和教誨,耐心講解,對一些我沒有掌握到或無法理解的歷史人文知識,悉心指導,引導我查找相關文論和歷史資料的出處,又加上我原來的一些同事,幫我查閱了大量的文史資料。所以我依樣畫葫蘆,且走且思,慢慢推進,勉強完成了這部詩歌的評論。但仍須說明,由于筆者的水平所限,盡管有名師指導,同事幫扶,自己也算努力,評論集中對詩歌中那些博大精深的文史知識和詩歌語言的亮點,沒有挖掘到,或?qū)υ姼柚械木钪帯⑷宋牡涔视羞z珠或誤解之憾,誠懇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
二、
與第一部《許峰詩歌研究.四季如歌》的評論集相比。這次我們更注重原著的系統(tǒng)性、結構和布局。也就是說,在沒有破壞原著的情況下,再發(fā)表我的一些理解、認知和感悟。文章的結構也基本遵循許峰老師詩歌序列的排列順序。除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外,全都釆用“四四結構”,意即每篇賞析文論,都只講這本詩集中的四首,包括但不限于引用詩人對山簡介的描述、原著中評論家們的評論和原已講解過的詩歌。在賞析許峰老師這些詩歌的過程中,筆者是嚴格按照學術規(guī)范進行操作的,對詩作中亮點的挖掘,大都找到了相應的出處;對詩人的正面評價,也不是筆者個人的憑空捏造、好惡使然,還是引用了很多名家的言論加以論證,力圖使這本當代詩歌精品,能經(jīng)受得時空的檢驗而成為時代的經(jīng)典!
這些由詩人傾情打造的史詩級詩歌,是詩人原先醞釀于軍旅生涯的曠野、受嶺南文化的熏陶,以及家鄉(xiāng)湖北黃州深厚文化底蘊的相互滲透,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等巷陌間的文化靈魂積聚多時、發(fā)酵到了一定地步而產(chǎn)生巨大的內(nèi)核因子,等到退休之后,時間上有了一定的自由,因而自然而然就出現(xiàn)了一場波瀾壯闊的詩情大爆發(fā),成為耀眼的風光。
我們在解讀這些詩歌的時候,也隨機選取了許峰老師最近新寫的、或新講的一些詩學觀點和相關言論。不但補充和豐富了新的題材和知識點,產(chǎn)生更大的文化審美價值。盡量還原,作為時代文化宗匠的許峰老師的一些真實面貌,而不是一味地貼金,搞成不食人間煙火的詩仙詩俠。許峰老師的詩歌,本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反映,來于生活,頗接地氣,成為各界人士的精神佳肴。許峰老師本人,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非常有品味、有情趣、有信仰、有才華、有俠氣、有喜怒哀樂而又有點傲骨的真實的人!我們在解讀時,不回避詩人的性情,盡量突出他鮮明的個性和藝術風格。
現(xiàn)在很多專家學者都喜歡帶著濾鏡做學問,總想給學人塑金身,結果恰得其反,說到底還是不自信的表現(xiàn)。研究學問,就應該把學人當成一個完完整整的、真實的人來對待。因為真實,我們才聽到了詩的聲音!那是從《詩經(jīng)》里就開始的文化品味,大自然的稻麥香和蟲鳥聲。這種香氣和聲音,散布久遠,在許詩里散發(fā)著!
許峰老師的詩歌詩集,就是一部現(xiàn)實版的百科全書,其中有祭祀,有抱怨,有牢騷,有時代風云,有對以往歷史風云人物功敗垂成的嘆息。他特別善于總結和提煉主題,很能給人帶來啟迪性的思考和教育。他用最拿手的抒情方式,寫出了濃烈如酒的情感,塑造了真實厚道的文風,足以陶冶風尚。
這本詩集在藝術上,也形成了許詩風格的獨特標志,那些充滿力度又不失典雅的七行四句,如一排排的路基,鋪就了詩人獨特又獨立的新詩路。如果我們花點時間,一句句排列下來,就成了“詩歌世界里的第三條路“和“地域文化”的起跑點。詩歌中的意象意蘊,不僅能讓人立即想到,這就是文學、是音樂、是舞蹈,更是哲理性的思考。一切言賦漲滿其間,充滿生氣,優(yōu)雅地引山間村樂,詠之于江邊白露,舞之于月下喬木。終于由時間定格,凝為經(jīng)典。于是,我們就能看到,一部新的中國名山文化,又一次在黃河文化、紅山文化、軍旅文化、神靈文化等基礎上,隆重上演,不斷超越,濃墨重彩。著名愛國主義詩人許峰老師的名字,也因為這些帶地標性的名山文化家喻戶曉。他的詩學思想,繼往開來,持續(xù)啟迪和激發(fā),激勵著中華兒女踔厲奮發(fā)、砥礪前行,愛國主義熱情高漲。
文化對社會風尚的塑造和提振,有引領的作用,所以我們在研究立場和方法上,選擇“學院派”的道路,追求歷史與邏輯、實證與理念的統(tǒng)一,治學力求“歷史優(yōu)先、回到文本”。對民間立場的表述,更多的是從民本思想、人文關懷去展開論述。在學術表達上,我們遵循的是許峰老師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詩性與思性統(tǒng)一的思想觀點。這樣,更有深度與穿透力,也真正融入了詩人個人的性情。我們在讀許峰老師的詩歌時,如同與他本人交往一樣,常常有如沐春風的感受,能從他通俗又富有哲理的語言中,與智者展開對話和交流,體會到詩意與美感。
以許峰老師幾十年的修為和閱歷來講,或許不需要解讀,詩意就會自然流淌。在他的詩歌世界,天下萬物都是詩情。他有的詩,靈空一動,就是詩歌。比如今年正月初六,他返回廣東時,在列車上草就的《春節(jié)返粵列車上偶感》的詩就是如此,這首詩曾引爆網(wǎng)絡,幾天的閱讀量高達幾十萬,留言數(shù)百條,可謂擊中了人們的痛點。當然也不是每一首詩都能如此“幸運”,他有的詩為了煉詞、煉意、煉典故,竟打了兩個多月的草稿,最終才成為一場場非常精彩的視覺盛宴。
在筆者看來,許峰老師的詩歌,是源自先天的靈慧與生命深處的一種本能的飽滿與愉悅。他的詩意,經(jīng)過智慧之思的滋潤與撫慰,具有指涉性、針對性、但無功利性;他的詩情,敏銳地捕捉到情感的走向,描摹著精神的形態(tài),謳歌著生命的悅樂。他撰寫的《許峰詩論》,是詩學史上的一大貢獻,對傳統(tǒng)文獻的精讀、考據(jù)、論證之后的梳理和辨析,如今已成為許多詩人習詩的指南。這些凝結了許峰老師心血的著作,也是他聰慧之才、厚實之學的展現(xiàn),更是他莊嚴的學術基底,為他溯源中國審美意識提供了有力支持。筆者也因常習許詩,心中就有了那種濃得化不開的古老情結,整個心靈因而沉寂寧靜下來,好像實現(xiàn)了對中華古代文化一種情感上的‘皈依’,因此,也就有了研究許詩的動力。
三、
有人把許峰老師的人生功績用“三立”來概括一一立德、立業(yè)、立言。但就許峰老師的學術成就和人格魅力而言,還可以用“三本”來概括,即本色、本真、本善!
許峰老師的本色。是農(nóng)民本色,盡管已達到了千萬農(nóng)民都難以企及的高度,但“不忘本”是他的感性存在。西方哲學史中有著名的終極三問,那就是“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除去哲學意義上對于人存在的終極目標的本質(zhì)性追問,在現(xiàn)實社會中每個人也都有對自己所處階層、角色、職能、使命的思考和認知。許峰老師出身于農(nóng)民家庭,他熟悉農(nóng)民,熱愛農(nóng)民,和農(nóng)民有著割不斷的天然聯(lián)系。他七八歲就跟著父母下地干農(nóng)活,直到1976年去部隊當兵,他都在農(nóng)村,他當過民辦教師、大隊團支書,黨支部副書記,所以他熟悉農(nóng)民生活,干活也是一把好手。他關心農(nóng)民,很多與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生活有關的詩歌,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后來他去了部隊,退役后回到地方工作,當了黨政領導,這在很多人的眼里,已是大官,但他依然保持的是農(nóng)民本色,農(nóng)民的質(zhì)樸。筆者去年,曾有幸拜會過許峰老師,幾天的交往下來,絲毫沒有感覺到他的“官威”或“官架子”。相反,他像鄰家大哥一樣親切。我們在的幾天,上至廳局級領導,下至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熱情地和他打著招呼。
他的農(nóng)民本色,一直保持著樸素、善良、樂觀、通達的特點,產(chǎn)生了很大的親和力,所以各行各業(yè)的人,都喜歡和他交往,也使他文學創(chuàng)作由此獲得了第一手豐富生動的感性素材,成就了他這些很接地氣的好作品,這也是他的作品質(zhì)量和閱讀量都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許峰老師的本真。是求真務實。他非常敬佩歷史上那些為民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尤其對偉人的文藝思想推崇備至。他堅守著內(nèi)心的純真,遵從本心做事,不虛偽不盲從,擁有良心良知良能,對一些不良現(xiàn)象堅定地說“不“。同時,敢質(zhì)疑,尊重藝術規(guī)律和科學。他思想的深度,讓一些已有定論的言論,出現(xiàn)新的觀點,比如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就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得出了更加準確的結論,展現(xiàn)出中國知識分子求真務實的精神、風骨和品格。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真”是“善”與“美”的基礎和載體。只有敢于求真,才能探索出藝術規(guī)律中的“美”和“善”。許峰老師的本善。是他個人修養(yǎng)方面的善良、豁達、寬容和坦蕩,也是指他揚善抑惡、向陽而生、創(chuàng)造美好的價值追求。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世界上唯有兩樣東西能讓我們的內(nèi)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們頭頂浩瀚燦爛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理想。
許峰老師能為家鄉(xiāng)的一棵古樹,掏出上萬元;能為一只只小狗,發(fā)出吶喊;能為家鄉(xiāng)的幾缽土菜,兒時故人,傾情寫道:“盡是兒時不了情!”更能為祖國的山山水水立傳、放歌,就足以看出他的善良、重情重義和家國情懷至上的操守和美德。這些,都是已得到了廣大讀者認同的品質(zhì),在這里重新說之,是為了溫故而知新,以便知人,知品,這也是我創(chuàng)作的初衷和心得。如果有人要我推薦幾本書,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讀許詩!”
一一寫于2024年7月26日
詩人簡介:許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蘄春縣檀林鎮(zhèn)界嶺村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74年高中畢業(yè)后當過小學民辦教師、大隊團支書、黨支部副書記。1976年12月入伍到蘭州軍區(qū),歷任戰(zhàn)士、連隊文書、團宣傳股戰(zhàn)士報道員、營部書記,師、軍、軍區(qū)司令部新聞干事,其間在解放軍報社學習,當見習編輯一年,隨軍赴云南老山前線輪戰(zhàn)半年,是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首屆畢業(yè)學員。1988年年底,調(diào)廣州軍區(qū)某集團軍宣傳處任新聞干事。1993年轉業(yè),歷任廣東省惠州市委組織部科員、副科長、科長,市委督查辦主任、市委辦公室副主任兼督查辦主任,市委副秘書長兼督查辦主任。在部隊18年從事新聞工作15年,自己獨作和與人合作發(fā)表新聞、言論、詩歌、報告文學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獲得蘭州軍區(qū)、廣州軍區(qū)和有關新聞媒體優(yōu)秀作品獎。許峰的事跡曾以“我就是我”為題,被編入《軍旅新聞方陣——全軍優(yōu)秀新聞干部風采錄》一書,結集出版了《武都路133號》(報告文學集)、《留在綠色軍營的記憶》(通訊集)《許峰獲獎新聞作品選》《詠物悟道100首》(詩集)《中國百座名山題詠》詩集)《四季如歌》(組詩集)《許峰詩論》七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