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2021—2022年卷)
2022-08-24 作者:胡紅栓 | 來源:中詩網(wǎng) | 閱讀: 次
縱觀中國文學史,生態(tài)地學概念的詩作,可謂“層出不窮”。特別是以東晉詩人陶淵明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所創(chuàng)立的田園詩派,更是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主編單位:
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
中國大地出版?zhèn)髅郊瘓F
中國礦業(yè)報社
中山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省觀賞石協(xié)會
承編單位:
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
廣東省陽江市詩歌學會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
顧 問:
葉延濱 著名詩人,原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詩歌委員會主任、《詩刊》原主編、教授
常 江 著名詩人、學者,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原全國委會委員,中國楹聯(lián)學會創(chuàng)建人、名譽主席,國家圖書館特聘教授
陳國棟 作家,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原社長、研究員
陳春聲 著名學者,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傳玖 著名詩人、作家,西藏軍區(qū)原副政委、少將,《新華文學》總編、《中國詩界》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顧曉華 中國大地出版?zhèn)髅郊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
馬俊杰 著名作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朱 竑 著名學者,華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地理學會旅游地理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
梁 平 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成都市文聯(lián)主席,《青年作家》《草堂》詩刊主編,《星星》詩刊原主編、一級作家
編委會名單
主 任:陳國棟
副主任:陳春聲 顧曉華 馬俊杰 朱竑 胡紅拴(常務) 趙臘平 謝冠華 周偉苠 周習
秘書長:張 牛
編 委:徐峙 張珂 張正棟 楊木壯 陳傳萬 陳計會 劉衛(wèi)
我在為《北方文學》《詩詞》《中國礦業(yè)報》等報刊所發(fā)的“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作品小輯”前言里談到過生態(tài)地學詩歌的概念,即生態(tài)地學詩歌是承古代山水詩、田園詩之余緒,包含山水詩、田園詩、自然生態(tài)詩、地學科學詩及其他自然資源題材的詩歌。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是當代一批受中國山水詩、田園詩等傳統(tǒng)詩歌以及歐美自然主義寫作傳統(tǒng)影響,以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己任,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地貌和物種的生態(tài)與自然資源題材為詩寫對象,以新的生態(tài)文學觀從事當代新詩創(chuàng)作的詩人群體。說起來,生態(tài)地學詩的存在源遠流長,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第二首詩《國風·周南·葛覃》事實上就是一首典型的生態(tài)地學詩。“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盡管對于此詩主旨,千百年來爭論不斷。我認為該詩除了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采葛制衣時看見黃雀聚鳴從而引起了她希望和父母團聚的迫切、愉悅心情外,也是一首前人書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絕佳詩作。詩中充滿了和諧快樂的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全詩三章十八句,前八句寫自然,后八句寫人文,通篇“花香鳥語”,滿眼綠意;通篇佳色美人,蜜意四溢。一首短詩,將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之態(tài)恣意展現(xiàn),唯美的現(xiàn)場感和詩意的張力,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再如《詩經(jīng)·國風·周南·芣苡》一詩,“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短短幾行文字,將蓊郁繁茂的自然景觀和勞動場景精彩描述,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聲淋漓盡致地恣意展現(xiàn)。
如此,可以說《詩經(jīng)》中的“生態(tài)地學詩”比比皆是。而縱觀中國文學史,生態(tài)地學概念的詩作,可謂“層出不窮”。特別是以東晉詩人陶淵明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所創(chuàng)立的田園詩派,更是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取材于田園生活,來源于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感受,直接表明了作者熱愛躬耕生活熱愛自然的真摯之情。平淡自然、樸實但又毫不缺乏色彩的詩寫語言,給人以清新淳美詩情畫意的唯美美學感受。
自晉以降,以謝靈運、王維等為代表所創(chuàng)立的山水詩派的興起,更是讓古代的詩壇硬生生長出具有當代“生態(tài)地學詩”面貌的一片片蔥綠來。如謝靈運的《七里瀨》,再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奶拼蹙S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一片祥和之境,一片閑靜之境,二十個字的短詩,將詩人內(nèi)心的恬靜淡泊、閑靜之境,將人與自然的融合可以說描繪到了深入骨髓,耐人尋味的程度,令人回味無窮。由此可見,古代田園詩、山水詩之美、之位,早已到了“登峰造極”之境,也成了傳統(tǒng)詩歌中的經(jīng)典。
翻開歷史的長卷,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文學、詩歌更不例外。清初大畫家石濤曾在一段畫跋中說過“筆墨當隨時代”,此句,已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家奉為圭臬的一種藝術觀,以及倡導藝術創(chuàng)新的至理名言。詩畫同理同源,石濤的繪畫觀念同樣也適用于當下的文學批評與當下的詩歌理論。
毋庸置疑,站在文化的審美角度和層面看農(nóng)耕文明時代和工業(yè)文明時代的詩歌語境與內(nèi)核,詩歌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也應該思辨與思變,詩歌應該站在文學進一步創(chuàng)新的潮頭。時代變了,而且是整個生產(chǎn)方式、生活狀態(tài)、審美語境等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務必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精神,而不是以農(nóng)耕時代的思維、審美等來面對現(xiàn)代文明和工業(yè)、科技、信息時代下的相關題材創(chuàng)作。發(fā)展、創(chuàng)新中的中國、正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國需要具有時代特征的詩歌。而進入工業(yè)化時代的中國也需要綠水青山,更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于是,生態(tài)地學詩歌也就應運而生。
說生態(tài)地學詩歌,是繞不開清遠生態(tài)詩歌現(xiàn)象和地學詩歌大賽及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等新時代的詩歌事件及現(xiàn)象的。
中國生態(tài)詩歌的倡導者華海先生,是清遠生態(tài)詩歌現(xiàn)象的催動者。華海先生生態(tài)詩歌的旨歸是從日常中發(fā)現(xiàn)詩意,把生態(tài)寫成詩,又讓詩歌回歸生活。2022年7月,中國詩歌學會作出《關于命名廣東省清遠市“中國生態(tài)詩歌之城”的決定》。清遠生態(tài)詩歌,不僅是清遠鮮明的文化符號,而且已成為我國地方文化繁榮和發(fā)展的清遠現(xiàn)象。
地學詩歌的倡導,應該與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葉邁出大學校門后一直在自然資源行業(yè)的工作經(jīng)歷及個人的學習與研究背景有關。無論行業(yè)最高領導部門是地質部、地質礦產(chǎn)部,還是國土資源部、自然資源部,上級領導機關名稱的變化,并沒有改變我們部屬作協(xié)特別是自然詩歌界立足大地,面向“山、水、林、田、湖、草、沙”,面向基層,面向山巖自然、講好自然資源故事的初心。本世紀初,我主編的叢書《走近藍色的海洋》(包括我的詩集《海的暢想》和散文集《走,玩海去》)獲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主辦的“第三屆寶石文學獎”,五年后的“第四屆寶石文學獎”,我的詩集《山道》和我主編的關于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詩選集《大愛心語》又分別獲得詩歌獎第一名和特別獎。接著,我策劃了由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中國國土資源報社、中國礦業(yè)報社、中國大地出版社(地質出版社)、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地質局(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是第四屆主辦單位之一,正在進行的第五屆主辦單位增加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主辦的“地學詩歌大賽”系列活動,頒獎大會先后由梅州市政府、陽春市政府、重慶市銅梁區(qū)委宣傳部、深圳市寶安區(qū)委宣傳部主(承)辦,同時出版了四部大型的優(yōu)秀作品集,也是從那時起,我主編的《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開始編輯出版,經(jīng)過詩友們十幾年的堅持,包括我作為主要策劃人之一、擔任學術顧問已舉辦了三屆的“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的評選頒獎和大型的優(yōu)秀作品集的出版發(fā)行以及地學詩歌進校園(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廣州市二中等)系列活動、中國地質大學地學詩歌節(jié)、《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礦業(yè)報》《詩歌月刊》《國土資源科普與文化》等眾多全國和地方報刊的地學詩歌展(地學詩派作品小輯)和我的詩集《地球語匯》《天下之水》《山川紀行》、美國出版的英文版詩集《山水間》、雙語詩集《石語筆記》《山境石語》《硯邊石語》《硯邊詞話》及我主編的《中國國土資源詩歌六十年》《中國國土資源散文六十年》以及眾多詩友等詩文集的出版及學術研討會等活動的加持,讓地學詩歌深深地扎入了當代詩歌的沃土。
2022年2月8日,是農(nóng)歷壬寅(虎年)年的正月初八,開年上班,時值春月,萬象更新,結合自然資源、生態(tài)文明等與地學緊密相連之內(nèi)涵淵源,與《生態(tài)文化》雜志主編胡偉,《北方文學》雜志主編魯微,《新華文學》總編、《中國詩界》主編、原西藏軍區(qū)副政委吳傳玖,廣東省作協(xié)副主席、詩歌委主任、原中山市政協(xié)主席丘樹宏,重慶市地勘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宜茂,清遠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戚華海,中國礦業(yè)報總編輯趙臘平、西南大學原校報主編鄭勁松等三十余位詩人作為發(fā)起人,成立“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詩群,之所以命名為“生態(tài)地學詩”,正是融入了現(xiàn)代文明和工業(yè)、科技、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思維、審美等時代詩寫要素,并以“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作品小輯”的形式先后在《北方文學》《生態(tài)文化》《中國礦業(yè)報》《詩詞》《伊甸園》詩刊、《營口日報》《吐魯番日報》《西南商報》《荊州晚報》等文學報刊推出了全國眾多詩人的生態(tài)地學詩歌作品,一大批詩壇大家、名家和有志于生態(tài)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詩人、學者加盟“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的詩群隊伍,而《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等國刊和眾多地方文學報刊與媒體對自然文學、生態(tài)地學詩歌的關注,必將讓生態(tài)地學詩歌之花更加艷麗,更加驚艷。
2022.8.11完稿于羊城菊味書屋
(發(fā)表于2022年8月15日《中國礦業(yè)報》理論版)
胡紅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詩歌委主任,廣東省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新華文學》主編,《中國詩界》副主編,《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等雜志編委。歷任中山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廣東財經(jīng)大學、廣州大學客座教授,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地質圖書館客座研究館員,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文藝報》《詩刊》《中國作家》《小說選刊》《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文學》《花城》《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出版《山道》《地球語匯》《南粵大地上的書畫家們》等各類書籍76部,主編各類文化叢書百余冊。獲中國新詩百年百名最具影響力詩人獎、中國長詩獎最佳成就獎、寶石文學獎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爾等文字在海內(nèi)外出版發(fā)行。
啊嗚
山中懷古
山旋水轉
山前
安琪
蔡甸,謁子期墓
嘩
燕子把宮殿建在哪里
安石榴
梵凈山即景
古村落
積慶里紅茶谷
安瀾
節(jié)氣里的小興安嶺(組詩)
寶蘭
??撇菰?br />夢回周莊
北緯30度
北喬
王屋山上
路過草原,或村莊
一只野鼠,或小山坡心經(jīng)
畢福堂
最初的石頭
我怕月亮那顆淚含不住掉下來
蔡小敏
大洋尋瀑
橡膠林
曹東
坐守四十億年的地球
秋日
即日
朝顏
察爾汗鹽湖記(三首)
車延高
石鼓
鮮花餅
在露珠的宮殿里早朝
陳計會
己亥孟春,與眾友穿越云浮
那慶村
在光芒中現(xiàn)身
陳世迪
舊橡膠廠
春夜
水埒街
陳曉君
立春
寫給大海的情書
陳瑜
雞乸朗的夜色
大槍
荷塘
石拱橋
紅柳
道輝
閩南的鹽堿地,三天后
海,“嘿!”
綏北溪
鄧醒群
故鄉(xiāng)
大雪,勝利大橋的夕陽
大雪,走過勝利大橋
迪夫
站在海邊
一個人在桐江溪漫步
丁瑩
荷花的軼事斑斕如許
博鰲村·享譽世界的一張名片
東方浩
秋風吹過若耶溪
董紹林
馬語者
蒼山點雪
莫干劍師
方羨洲
什剎湖
費一飛
親手種下一棵樹
看看海
牽掛
甘建華
茅洞橋記
過當金山
南岳桃花谷記
谷頻
在白礁聽潮
島上
青花瓷
郭炳飛
牡丹
我以雪香為春天賀歲
郭輝
登南岳致李白
祝融峰
何春燕
大洲村的古樹林
流淌的織篢河
何婉苑
在秋天里遇一抹新綠
賀斌
以綠為底色,修復我們的家園
站在詩意的尺度迎接新年
春天在等待誰
黑豐
人在張谷英(節(jié)選)
黑馬
中國礦工
胡紅拴
舟行萬山群島(組詩節(jié)選)
華海
銀盞坳
石角馬頭山
金鞭溪
華野
冬與春的別離
敦煌
春的氣息
黃昌成
在金雞嶺森林公園
流經(jīng)村莊的小河
河灘
黃赤影
浸霽灣
大洲村
黃紀云
江畔吟
河姆渡
石門潭
黃禮孩
燈塔
韓愈的陽山歲月
外羅魚港的回憶
黃遠清
大溝華洞海邊
小村黃昏
九荒
以竹子為背景
遠望
層林
康橋
黃河(組詩選三)
李云
隔水看黃花
閨蜜的蜜
榫卯結構
李之平
夏夜
樹干本原
解決
梁智強
片段或場景
暗河
林進挺
沖口溪
前洋
林樞
我和草木說起春天
林水文
水澗塘村
西江
劉衛(wèi)
洞庭新賦
會彈琴的雨
劉向民
北方的曠野
劉志勇
和兒子在金山植物公園
觀荷
大寒
流云
逃離
潛者非魚
盧鑫婕
花山壁畫
在山上,等一場春雨
魯微
大鮮卑山(組詩)
陸健
聽講渤海灣
羅國雄
西下峨眉峰
青衣江
駱蔓
相約西湖
拱宸橋上看流水
古民居里的時光
駱苡
零關古道
迪坡克爾
沈園
麥豆
墻
一支月季出墻來
藍色是一種什么顏色
枯枝或其它
旻旻
蘇花公路
在美泉宮露天咖啡館
布拉格不缺陽光和雨水
聶沛
船過三峽
巴山夜雨
帕米爾河谷
寧碧君
使君子
瓶子
彼岸
祁軍平
我的養(yǎng)路生涯
祁人
日月潭(外一首)
錢軒毅
訪皇帝洞
茶憶
在胡大海廟聽神歌
秦風
嘉陵江之縱貫線(節(jié)選)
青銅
佗城印象
沙鷗
龍川考棚
丘樹宏
大化,請借我一座山
大化,好一幅大畫
阮雪芳
野菊花
初夏
三色堇
在梁山
天空之城
銀杏樹遞來的夏日
桑眉
在洛帶
去“探亭”飲烏有茶
華巖寺午間小憩憇
砂子
別找我
浸仔潭之說
豬血木
世賓
冬湖
在太古倉創(chuàng)意園
構成
孫國賢
花舞人間
在百溪堰,與諸詩友
在新津斑竹林
孫捷
不一樣的風景
悠長歲月
動人的樂章
孫瀾僖
幽州·幽夢
芙蓉錦:棠與湖
譚少蘭
與石頭對話
某日,我又回過故鄉(xiāng)
譚夏陽
荔枝賦
仙人掌之殤
日光巖
唐德亮
在高安巴夫洛田園
連山,中國的森林氧吧
西灣紅樹林
天界
夜西湖
蘇溪
大唐貢茶院
田浩國
站臺上的老人
十里鋪的雪
那只流浪狗
庭屹
減法
瞬間
王愛紅
海望
暢游大海
觀廬山瀑布
王楚健
國清寺茶敘
瓜頭鯨
王夫剛
沿岷江赴若爾蓋,遇疊溪海子
岷江邊
寄郎木寺
王富祥
木紋
年輪
白樺林
王桂林
威海海岸
潮水漲滿海灣
王潔玲
大漠
西北狼
用綠色給大地命名
王晟嵐
青城山
那些形如鵝卵的石頭
王童
泥土里的星星
王曉忠
宋溪,宋溪
王彥
春雪
迎春花
王自亮
長江九歌(選三首)
維鹿延
嶺南詩語(組詩)
溫志峰
訪佛子禪院
浪漫海岸
吳文峰
重登華不注
吳作歆
以草原的名義
蒲公英
小布頭
雪山
蝸牛
蜂鳥鷹蛾
謝榮勝
登天祝石門山記
五月祁連山下清晨之天祝哈溪
熊正紅
仙玉湖請讓我自由變身
徐澄泉
松林人家
馬里冷舊的牧羊人
許華
高棉的微笑
暹粒城
許敏
行吟徽州:一個人的山水畫卷(三首)
許世榮
京城寒夜聞貴州雨雪
雪克
大洋辭
荒塔
紅海灣聽濤
啞石
童詩拾遺
童詩別冊
童詩云圖
顏鴻
清晨的河岸
北流江夜月
顏仰建
診治鴛鴦湖
關于漠陽江
凌霄巖的內(nèi)心世界
鵝凰嶂的辯詞
陽子
陽光里的蔬菜花
一個村莊
稻草人
楊角
過筠州
《武侯祠》補記
九月初六,夜宿龍頭山
楊碧薇
湄公河日落
塔什庫爾干河
帕米爾高原
楊勇
你看到自己的臉
山行
葉延濱
運河上的南陽鎮(zhèn)
深圳灣龍吸水
古銀瀑布小記
曾欣蘭
他們的背影披上銀光
馴鹿
風鈴木
曾新友
親近藍山的湘江源頭
冬賞江英巖口銀杏
春風從東邊啟程
張牛
我在海陵島等你
龍高山第一尖瀑布
一無所有
張玨
一池之主·殘荷
古城墻
遍野交錯著形影
張況
石鼓書院月色
禪意的舟山核雕
茂名浪漫海岸遐思
張寶光
魚王石
尋找春天宿營地
張步青
地質力學
趙克紅
凝望(三首)
趙臘平
深坑酒店
郭家溝礦區(qū)
趙學成
在洞頭看海
清明:致逝者
四月的信
周瑟瑟
仙鶴翻飛的時候(三首)
周統(tǒng)寬
故鄉(xiāng)太多的山
周焱
土地
周占林
我在金鞭溪返祖(組詩節(jié)選)
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
中國大地出版?zhèn)髅郊瘓F
中國礦業(yè)報社
中山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省觀賞石協(xié)會
承編單位:
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
廣東省陽江市詩歌學會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
顧 問:
葉延濱 著名詩人,原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詩歌委員會主任、《詩刊》原主編、教授
常 江 著名詩人、學者,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原全國委會委員,中國楹聯(lián)學會創(chuàng)建人、名譽主席,國家圖書館特聘教授
陳國棟 作家,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土資源報社原社長、研究員
陳春聲 著名學者,中山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史學會副會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傳玖 著名詩人、作家,西藏軍區(qū)原副政委、少將,《新華文學》總編、《中國詩界》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顧曉華 中國大地出版?zhèn)髅郊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
馬俊杰 著名作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書記、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朱 竑 著名學者,華南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地理學會旅游地理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
梁 平 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詩歌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委員會委員、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成都市文聯(lián)主席,《青年作家》《草堂》詩刊主編,《星星》詩刊原主編、一級作家
編委會名單
主 任:陳國棟
副主任:陳春聲 顧曉華 馬俊杰 朱竑 胡紅拴(常務) 趙臘平 謝冠華 周偉苠 周習
秘書長:張 牛
編 委:徐峙 張珂 張正棟 楊木壯 陳傳萬 陳計會 劉衛(wèi)
序言
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的淵源、現(xiàn)狀與發(fā)展
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的淵源、現(xiàn)狀與發(fā)展
胡紅拴
我在為《北方文學》《詩詞》《中國礦業(yè)報》等報刊所發(fā)的“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作品小輯”前言里談到過生態(tài)地學詩歌的概念,即生態(tài)地學詩歌是承古代山水詩、田園詩之余緒,包含山水詩、田園詩、自然生態(tài)詩、地學科學詩及其他自然資源題材的詩歌。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是當代一批受中國山水詩、田園詩等傳統(tǒng)詩歌以及歐美自然主義寫作傳統(tǒng)影響,以生態(tài)文明建設為己任,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地貌和物種的生態(tài)與自然資源題材為詩寫對象,以新的生態(tài)文學觀從事當代新詩創(chuàng)作的詩人群體。說起來,生態(tài)地學詩的存在源遠流長,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第二首詩《國風·周南·葛覃》事實上就是一首典型的生態(tài)地學詩。“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薄污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歸寧父母。”盡管對于此詩主旨,千百年來爭論不斷。我認為該詩除了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采葛制衣時看見黃雀聚鳴從而引起了她希望和父母團聚的迫切、愉悅心情外,也是一首前人書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絕佳詩作。詩中充滿了和諧快樂的氣氛,給人以美的享受。全詩三章十八句,前八句寫自然,后八句寫人文,通篇“花香鳥語”,滿眼綠意;通篇佳色美人,蜜意四溢。一首短詩,將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之態(tài)恣意展現(xiàn),唯美的現(xiàn)場感和詩意的張力,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再如《詩經(jīng)·國風·周南·芣苡》一詩,“采采芣苢,薄言采之。…”短短幾行文字,將蓊郁繁茂的自然景觀和勞動場景精彩描述,將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聲淋漓盡致地恣意展現(xiàn)。
如此,可以說《詩經(jīng)》中的“生態(tài)地學詩”比比皆是。而縱觀中國文學史,生態(tài)地學概念的詩作,可謂“層出不窮”。特別是以東晉詩人陶淵明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所創(chuàng)立的田園詩派,更是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些取材于田園生活,來源于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深切感受,直接表明了作者熱愛躬耕生活熱愛自然的真摯之情。平淡自然、樸實但又毫不缺乏色彩的詩寫語言,給人以清新淳美詩情畫意的唯美美學感受。
自晉以降,以謝靈運、王維等為代表所創(chuàng)立的山水詩派的興起,更是讓古代的詩壇硬生生長出具有當代“生態(tài)地學詩”面貌的一片片蔥綠來。如謝靈運的《七里瀨》,再如大家耳熟能詳?shù)奶拼蹙S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一片祥和之境,一片閑靜之境,二十個字的短詩,將詩人內(nèi)心的恬靜淡泊、閑靜之境,將人與自然的融合可以說描繪到了深入骨髓,耐人尋味的程度,令人回味無窮。由此可見,古代田園詩、山水詩之美、之位,早已到了“登峰造極”之境,也成了傳統(tǒng)詩歌中的經(jīng)典。
翻開歷史的長卷,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文學、詩歌更不例外。清初大畫家石濤曾在一段畫跋中說過“筆墨當隨時代”,此句,已成為中國現(xiàn)當代藝術家奉為圭臬的一種藝術觀,以及倡導藝術創(chuàng)新的至理名言。詩畫同理同源,石濤的繪畫觀念同樣也適用于當下的文學批評與當下的詩歌理論。
毋庸置疑,站在文化的審美角度和層面看農(nóng)耕文明時代和工業(yè)文明時代的詩歌語境與內(nèi)核,詩歌的理論和創(chuàng)作也應該思辨與思變,詩歌應該站在文學進一步創(chuàng)新的潮頭。時代變了,而且是整個生產(chǎn)方式、生活狀態(tài)、審美語境等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務必要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的思想和創(chuàng)造精神,而不是以農(nóng)耕時代的思維、審美等來面對現(xiàn)代文明和工業(yè)、科技、信息時代下的相關題材創(chuàng)作。發(fā)展、創(chuàng)新中的中國、正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中國需要具有時代特征的詩歌。而進入工業(yè)化時代的中國也需要綠水青山,更需要人與自然的和諧。于是,生態(tài)地學詩歌也就應運而生。
說生態(tài)地學詩歌,是繞不開清遠生態(tài)詩歌現(xiàn)象和地學詩歌大賽及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等新時代的詩歌事件及現(xiàn)象的。
中國生態(tài)詩歌的倡導者華海先生,是清遠生態(tài)詩歌現(xiàn)象的催動者。華海先生生態(tài)詩歌的旨歸是從日常中發(fā)現(xiàn)詩意,把生態(tài)寫成詩,又讓詩歌回歸生活。2022年7月,中國詩歌學會作出《關于命名廣東省清遠市“中國生態(tài)詩歌之城”的決定》。清遠生態(tài)詩歌,不僅是清遠鮮明的文化符號,而且已成為我國地方文化繁榮和發(fā)展的清遠現(xiàn)象。
地學詩歌的倡導,應該與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葉邁出大學校門后一直在自然資源行業(yè)的工作經(jīng)歷及個人的學習與研究背景有關。無論行業(yè)最高領導部門是地質部、地質礦產(chǎn)部,還是國土資源部、自然資源部,上級領導機關名稱的變化,并沒有改變我們部屬作協(xié)特別是自然詩歌界立足大地,面向“山、水、林、田、湖、草、沙”,面向基層,面向山巖自然、講好自然資源故事的初心。本世紀初,我主編的叢書《走近藍色的海洋》(包括我的詩集《海的暢想》和散文集《走,玩海去》)獲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主辦的“第三屆寶石文學獎”,五年后的“第四屆寶石文學獎”,我的詩集《山道》和我主編的關于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詩選集《大愛心語》又分別獲得詩歌獎第一名和特別獎。接著,我策劃了由中國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中國國土資源報社、中國礦業(yè)報社、中國大地出版社(地質出版社)、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地質局(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是第四屆主辦單位之一,正在進行的第五屆主辦單位增加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主辦的“地學詩歌大賽”系列活動,頒獎大會先后由梅州市政府、陽春市政府、重慶市銅梁區(qū)委宣傳部、深圳市寶安區(qū)委宣傳部主(承)辦,同時出版了四部大型的優(yōu)秀作品集,也是從那時起,我主編的《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開始編輯出版,經(jīng)過詩友們十幾年的堅持,包括我作為主要策劃人之一、擔任學術顧問已舉辦了三屆的“中國徐霞客詩歌散文獎”的評選頒獎和大型的優(yōu)秀作品集的出版發(fā)行以及地學詩歌進校園(中山大學、廣州大學、廣州市二中等)系列活動、中國地質大學地學詩歌節(jié)、《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礦業(yè)報》《詩歌月刊》《國土資源科普與文化》等眾多全國和地方報刊的地學詩歌展(地學詩派作品小輯)和我的詩集《地球語匯》《天下之水》《山川紀行》、美國出版的英文版詩集《山水間》、雙語詩集《石語筆記》《山境石語》《硯邊石語》《硯邊詞話》及我主編的《中國國土資源詩歌六十年》《中國國土資源散文六十年》以及眾多詩友等詩文集的出版及學術研討會等活動的加持,讓地學詩歌深深地扎入了當代詩歌的沃土。
2022年2月8日,是農(nóng)歷壬寅(虎年)年的正月初八,開年上班,時值春月,萬象更新,結合自然資源、生態(tài)文明等與地學緊密相連之內(nèi)涵淵源,與《生態(tài)文化》雜志主編胡偉,《北方文學》雜志主編魯微,《新華文學》總編、《中國詩界》主編、原西藏軍區(qū)副政委吳傳玖,廣東省作協(xié)副主席、詩歌委主任、原中山市政協(xié)主席丘樹宏,重慶市地勘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宜茂,清遠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戚華海,中國礦業(yè)報總編輯趙臘平、西南大學原校報主編鄭勁松等三十余位詩人作為發(fā)起人,成立“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詩群,之所以命名為“生態(tài)地學詩”,正是融入了現(xiàn)代文明和工業(yè)、科技、信息時代背景下的思維、審美等時代詩寫要素,并以“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作品小輯”的形式先后在《北方文學》《生態(tài)文化》《中國礦業(yè)報》《詩詞》《伊甸園》詩刊、《營口日報》《吐魯番日報》《西南商報》《荊州晚報》等文學報刊推出了全國眾多詩人的生態(tài)地學詩歌作品,一大批詩壇大家、名家和有志于生態(tài)地學詩歌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詩人、學者加盟“中國生態(tài)地學詩派”的詩群隊伍,而《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等國刊和眾多地方文學報刊與媒體對自然文學、生態(tài)地學詩歌的關注,必將讓生態(tài)地學詩歌之花更加艷麗,更加驚艷。
2022.8.11完稿于羊城菊味書屋
(發(fā)表于2022年8月15日《中國礦業(yè)報》理論版)
胡紅拴,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詩歌委主任,廣東省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新華文學》主編,《中國詩界》副主編,《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等雜志編委。歷任中山大學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廣東財經(jīng)大學、廣州大學客座教授,安徽科技學院人文學院特聘教授,中國地質圖書館客座研究館員,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中國觀賞石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作品散見于《人民日報》《文藝報》《詩刊》《中國作家》《小說選刊》《人民政協(xié)報》《北京文學》《花城》《南方日報》《羊城晚報》等,出版《山道》《地球語匯》《南粵大地上的書畫家們》等各類書籍76部,主編各類文化叢書百余冊。獲中國新詩百年百名最具影響力詩人獎、中國長詩獎最佳成就獎、寶石文學獎等。作品有英、法、德、日、西班牙、尼泊爾等文字在海內(nèi)外出版發(fā)行。
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
(2021—2022年卷)
目錄
(2021—2022年卷)
目錄
啊嗚
山中懷古
山旋水轉
山前
安琪
蔡甸,謁子期墓
嘩
燕子把宮殿建在哪里
安石榴
梵凈山即景
古村落
積慶里紅茶谷
安瀾
節(jié)氣里的小興安嶺(組詩)
寶蘭
??撇菰?br />夢回周莊
北緯30度
北喬
王屋山上
路過草原,或村莊
一只野鼠,或小山坡心經(jīng)
畢福堂
最初的石頭
我怕月亮那顆淚含不住掉下來
蔡小敏
大洋尋瀑
橡膠林
曹東
坐守四十億年的地球
秋日
即日
朝顏
察爾汗鹽湖記(三首)
車延高
石鼓
鮮花餅
在露珠的宮殿里早朝
陳計會
己亥孟春,與眾友穿越云浮
那慶村
在光芒中現(xiàn)身
陳世迪
舊橡膠廠
春夜
水埒街
陳曉君
立春
寫給大海的情書
陳瑜
雞乸朗的夜色
大槍
荷塘
石拱橋
紅柳
道輝
閩南的鹽堿地,三天后
海,“嘿!”
綏北溪
鄧醒群
故鄉(xiāng)
大雪,勝利大橋的夕陽
大雪,走過勝利大橋
迪夫
站在海邊
一個人在桐江溪漫步
丁瑩
荷花的軼事斑斕如許
博鰲村·享譽世界的一張名片
東方浩
秋風吹過若耶溪
董紹林
馬語者
蒼山點雪
莫干劍師
方羨洲
什剎湖
費一飛
親手種下一棵樹
看看海
牽掛
甘建華
茅洞橋記
過當金山
南岳桃花谷記
谷頻
在白礁聽潮
島上
青花瓷
郭炳飛
牡丹
我以雪香為春天賀歲
郭輝
登南岳致李白
祝融峰
何春燕
大洲村的古樹林
流淌的織篢河
何婉苑
在秋天里遇一抹新綠
賀斌
以綠為底色,修復我們的家園
站在詩意的尺度迎接新年
春天在等待誰
黑豐
人在張谷英(節(jié)選)
黑馬
中國礦工
胡紅拴
舟行萬山群島(組詩節(jié)選)
華海
銀盞坳
石角馬頭山
金鞭溪
華野
冬與春的別離
敦煌
春的氣息
黃昌成
在金雞嶺森林公園
流經(jīng)村莊的小河
河灘
黃赤影
浸霽灣
大洲村
黃紀云
江畔吟
河姆渡
石門潭
黃禮孩
燈塔
韓愈的陽山歲月
外羅魚港的回憶
黃遠清
大溝華洞海邊
小村黃昏
九荒
以竹子為背景
遠望
層林
康橋
黃河(組詩選三)
李云
隔水看黃花
閨蜜的蜜
榫卯結構
李之平
夏夜
樹干本原
解決
梁智強
片段或場景
暗河
林進挺
沖口溪
前洋
林樞
我和草木說起春天
林水文
水澗塘村
西江
劉衛(wèi)
洞庭新賦
會彈琴的雨
劉向民
北方的曠野
劉志勇
和兒子在金山植物公園
觀荷
大寒
流云
逃離
潛者非魚
盧鑫婕
花山壁畫
在山上,等一場春雨
魯微
大鮮卑山(組詩)
陸健
聽講渤海灣
羅國雄
西下峨眉峰
青衣江
駱蔓
相約西湖
拱宸橋上看流水
古民居里的時光
駱苡
零關古道
迪坡克爾
沈園
麥豆
墻
一支月季出墻來
藍色是一種什么顏色
枯枝或其它
旻旻
蘇花公路
在美泉宮露天咖啡館
布拉格不缺陽光和雨水
聶沛
船過三峽
巴山夜雨
帕米爾河谷
寧碧君
使君子
瓶子
彼岸
祁軍平
我的養(yǎng)路生涯
祁人
日月潭(外一首)
錢軒毅
訪皇帝洞
茶憶
在胡大海廟聽神歌
秦風
嘉陵江之縱貫線(節(jié)選)
青銅
佗城印象
沙鷗
龍川考棚
丘樹宏
大化,請借我一座山
大化,好一幅大畫
阮雪芳
野菊花
初夏
三色堇
在梁山
天空之城
銀杏樹遞來的夏日
桑眉
在洛帶
去“探亭”飲烏有茶
華巖寺午間小憩憇
砂子
別找我
浸仔潭之說
豬血木
世賓
冬湖
在太古倉創(chuàng)意園
構成
孫國賢
花舞人間
在百溪堰,與諸詩友
在新津斑竹林
孫捷
不一樣的風景
悠長歲月
動人的樂章
孫瀾僖
幽州·幽夢
芙蓉錦:棠與湖
譚少蘭
與石頭對話
某日,我又回過故鄉(xiāng)
譚夏陽
荔枝賦
仙人掌之殤
日光巖
唐德亮
在高安巴夫洛田園
連山,中國的森林氧吧
西灣紅樹林
天界
夜西湖
蘇溪
大唐貢茶院
田浩國
站臺上的老人
十里鋪的雪
那只流浪狗
庭屹
減法
瞬間
王愛紅
海望
暢游大海
觀廬山瀑布
王楚健
國清寺茶敘
瓜頭鯨
王夫剛
沿岷江赴若爾蓋,遇疊溪海子
岷江邊
寄郎木寺
王富祥
木紋
年輪
白樺林
王桂林
威海海岸
潮水漲滿海灣
王潔玲
大漠
西北狼
用綠色給大地命名
王晟嵐
青城山
那些形如鵝卵的石頭
王童
泥土里的星星
王曉忠
宋溪,宋溪
王彥
春雪
迎春花
王自亮
長江九歌(選三首)
維鹿延
嶺南詩語(組詩)
溫志峰
訪佛子禪院
浪漫海岸
吳文峰
重登華不注
吳作歆
以草原的名義
蒲公英
小布頭
雪山
蝸牛
蜂鳥鷹蛾
謝榮勝
登天祝石門山記
五月祁連山下清晨之天祝哈溪
熊正紅
仙玉湖請讓我自由變身
徐澄泉
松林人家
馬里冷舊的牧羊人
許華
高棉的微笑
暹粒城
許敏
行吟徽州:一個人的山水畫卷(三首)
許世榮
京城寒夜聞貴州雨雪
雪克
大洋辭
荒塔
紅海灣聽濤
啞石
童詩拾遺
童詩別冊
童詩云圖
顏鴻
清晨的河岸
北流江夜月
顏仰建
診治鴛鴦湖
關于漠陽江
凌霄巖的內(nèi)心世界
鵝凰嶂的辯詞
陽子
陽光里的蔬菜花
一個村莊
稻草人
楊角
過筠州
《武侯祠》補記
九月初六,夜宿龍頭山
楊碧薇
湄公河日落
塔什庫爾干河
帕米爾高原
楊勇
你看到自己的臉
山行
葉延濱
運河上的南陽鎮(zhèn)
深圳灣龍吸水
古銀瀑布小記
曾欣蘭
他們的背影披上銀光
馴鹿
風鈴木
曾新友
親近藍山的湘江源頭
冬賞江英巖口銀杏
春風從東邊啟程
張牛
我在海陵島等你
龍高山第一尖瀑布
一無所有
張玨
一池之主·殘荷
古城墻
遍野交錯著形影
張況
石鼓書院月色
禪意的舟山核雕
茂名浪漫海岸遐思
張寶光
魚王石
尋找春天宿營地
張步青
地質力學
趙克紅
凝望(三首)
趙臘平
深坑酒店
郭家溝礦區(qū)
趙學成
在洞頭看海
清明:致逝者
四月的信
周瑟瑟
仙鶴翻飛的時候(三首)
周統(tǒng)寬
故鄉(xiāng)太多的山
周焱
土地
周占林
我在金鞭溪返祖(組詩節(jié)選)
很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