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被幸福緊緊地包圍著
——“2021懷化錦繡端午詩會暨中國詩歌夏晚”隨感
人一生總有一些事,是值得記錄的。
兩千多年前,屈原放逐,渡長江,過洞庭,溯沅水,不遠千里來到現(xiàn)在的湖南懷化。
2021年端午,我也不遠千里來到湖南懷化,應(yīng)邀參演“2021懷化錦繡端午詩會暨中國詩歌夏晚”。 作為中國詩歌春晚文旅傳播大使和中國詩歌春晚山西會場負責人,我現(xiàn)場朗誦舒婷老師的經(jīng)典詩篇《致橡樹》。這是我第一次來湖南,也是第一次見到我少女時代就敬仰的詩人舒婷老師,更是第一次當著舒婷老師的面,來朗誦她那首家喻戶曉的《致橡樹》。
中國詩歌春晚總導(dǎo)演、總策劃屈金星因為高鐵延誤,不能及時趕到,緊急安排中國詩歌春晚秘書長王永明和我一起代表中國詩歌春晚組委會接站。在懷化高鐵站,川流不息下車的乘客中,我一眼就認出了舒婷老師。雖不曾謀面,也沒有用媒體傳播而儲存的肖像記憶在人海中特意辨認,她就款款走來,向懷化走來,向屈原走來,向當年著迷于《致橡樹》的羞澀的我走來,那是一種神韻的牽引,是穿越歲月獨特而永恒的遇見!
和舒婷老師談詩,那是神一般的一種靠近。這是裝束淡雅,氣質(zhì)高貴,言辭溫雅的詩人舒婷。她幽默、風趣,處處展現(xiàn)著大家風范,隱隱地散發(fā)著朦朧詩人的俠骨柔情。她作品的精神內(nèi)核更如燈塔、火炬般一直照耀和燃燒著我們的心靈,一代又一代,從未衰減,歷久彌新。
我告訴舒婷老師,這次詩會我很榮幸能當面朗誦她的作品。還未待我請教,舒婷老師說:“千萬遍地聽過不同的人朗誦我的作品,也有人在問我表達是否準確,能否能表明作者的本意。其實,不同的朗誦者不同的理解,就會有不同的呈現(xiàn),沒有對錯。就像一個待嫁的新娘,嫁給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人生……”舒婷老師娓娓道來,像是在說著關(guān)于作者和誦者之間的關(guān)系,其實,是在不留痕跡地告訴我放下壓力、釋放真情,讓我的聲音和她的文字相遇,剩下的就是天意了。筆下生花的人,她一定有一顆如蓮花樣的心……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這種在同一地平線上,各自獨立而又互相扶持的愛情觀念,既蘊含著東方女性所珍重的女性溫柔,又富有重視人格獨立的現(xiàn)代意識,因此被廣大讀者欣賞,作為愛情詩歌的典范被廣為流傳。
“實際上,橡樹是永不可能在南國跟木棉樹生長在一起的,在這首詩中是將它倆作為男性與女性的指代物。”舒婷老師曾經(jīng)說,創(chuàng)作《致橡樹》的起因是呼喚和展現(xiàn)女性的覺醒意識,她是在用自己的聲音說出對世界的感受,并非和愛情相關(guān)。但舒婷面對大眾讀者的愛情解讀,無奈地說:“這首詩已經(jīng)不屬于我了,或許它就是一首‘愛情詩’。”
這次來懷化演出,出發(fā)前,我耄耋之年的老父親專門創(chuàng)作了書法長卷《致橡樹》。我的父親也曾經(jīng)視舒婷老師的詩是他們那一代人心靈的“火把”。我的父親也在舒婷的詩中得到過詩意的饋贈和溫柔美麗的滋養(yǎng)。那些詩是融進了心靈的一種汁液或者氣息。
當書法長卷在舞臺上展開時,舒婷老師再次受邀走上舞臺,語氣平和:“有很多人贈字給我,各有各的風格。但這幅書法有歲月的風骨,更有青春的昂揚……”我接著說,是舒婷老師的詩歌讓我們永遠年輕。我身著紅色禮服站在舞臺中央,身后是父親的巨幅墨寶,面前是與舒婷老師交匯的目光,無論是溫情還是鼓勵,都像是被幸福緊緊地包圍著。沉醉的瞬間,我感動這美好的一切,恍然間,覺得自己已化身一株紅色木棉,深情而堅定,柔美而熱烈。我的內(nèi)心在澎湃、在激蕩。
現(xiàn)場觀看的中國詩歌春晚組委會副主任、書畫藝術(shù)中心主任于洪英稱贊:“朗誦和書法俱佳,美美與共。”當晚,收看圓點直播的國內(nèi)外網(wǎng)友達到800多萬人次。許多網(wǎng)友為我的朗誦點贊。
第二天是端午節(jié)。我們陪舒婷老師沿著屈原當年流放的路線到溆浦和雪峰山祭祀屈原并采風。途中談及昨晚的朗誦,舒婷老師用微笑再次表達她對我朗誦的肯定。
在雪峰山楓香瑤寨,我和舒婷老師作為兩棵木棉樹的形象在紅豆杉林苗圃前合影。據(jù)說,秋天紅豆杉將結(jié)滿紅豆,恰如王維詩句:“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今夜,當坐在太行山下的寓所里寫下這些文字,我遙想棲居在鼓浪嶼的舒婷老師是否感受到了我深深的敬意與綿綿的思念?
記下這一切,是為了留住生命的馨香。這都是拔節(jié)的甘霖,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