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民工作家寫出6萬字散文詩集 已堅持十年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用許巍的這句歌詞來描述一位52歲的農(nóng)民工對文學(xué)的追求,一點也不為過。
昨日,蝸居西安10年后,武功縣農(nóng)民工作家李劍又寫了一本6萬字的新書《故鄉(xiāng)春夢》。該書以李劍故鄉(xiāng)的槐樹、碾子、祠堂為線索,用散文和詩歌描繪了鄰里鄉(xiāng)親對生活的執(zhí)著和熱愛。
有空就構(gòu)思
晚上趴床上一寫三四個小時
昨日上午,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北郊張家堡街辦紅色社區(qū)郭家廟村。穿過城中村破敗而擁擠的街道,在一條不能通車的小巷里,記者找到了李劍的住所。
這是一戶城中村民房,燈光昏暗,空氣中散發(fā)著一股霉味和濕寒氣,7個房間被擺放著的20多張低矮床鋪占得嚴嚴實實。李劍的蝸居之處在最里間,所謂的門,之前其實是窗戶的一部分,被打掉的墻壁還露著磚碴。屋里有4張床,兩張空著,他睡一張,剩下一張被他當(dāng)做書桌,用來堆放雜物和寫作。“房東對我很照顧,為了方便我寫作,特意把我這一間房里的小燈泡換成了大燈泡。這間屋目前也是我一個人住。”樂觀的李劍說話時總是笑,言語間對房東很感激。“每天干活時,一有空閑我就構(gòu)思。晚上回來,趴在床上一連寫三四個小時。”
李劍的工友告訴記者,李劍樂觀、開朗,和工友能打成一片。但他很少參與工友的休閑娛樂,都是在寫寫畫畫。這一點,房東趙先生也深有感觸。他說,李劍寫得執(zhí)著,沒見過他抽煙喝酒打麻將,幾乎把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他在我這里住了10年,一直是這樣,這種勁頭讓人敬佩”。
做保潔員、建筑工
寫作的紙是省下來的
“我沒多少文化,主要在部隊時學(xué)習(xí)過一年。”李劍是武功縣小村鎮(zhèn)仄楞村人,是一名退伍軍人,2006年來到西安打工。10年里,他做過保潔員,更多是在建筑工地做小工,干些雜務(wù)。
李劍的新書《故鄉(xiāng)春夢》是散文和詩歌的合集,全書有20個章節(jié),以他的故鄉(xiāng)仄楞村的人和事為線索,描繪了鄰里鄉(xiāng)親等社會底層民眾對生活的執(zhí)著和熱愛。記者看到他的手稿,厚厚的一摞有240多頁。手稿使用的紙張參差不齊,一些背面還寫著“防火卷簾”等工程、材料術(shù)語。李劍說,寫作的紙都是省下來的,然后訂在一起。
《故鄉(xiāng)春夢》是李劍的第三部作品。第一部是參與編寫的《仄楞村志》,第二部是《心總是熱的——一個退伍軍人的回憶錄》,前兩部都是沒有刊號的“內(nèi)部資料”。李劍的寫作精神和作品受到不少褒獎和鼓勵,畫家、詩人李克寒說:李劍,何許人也?竟然寫出了幾萬字的散文集,真讓人難以置信,難以忘懷……咸陽詩詞學(xué)會會長孟彥伯寄語李劍,“奮斗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出一本書至少兩三萬
是個不小的負擔(dān)
“一個書號要三四千元,再加上其他費用,出一本書至少要兩三萬。”說到出書的費用,李劍變得有些猶豫。“我一個月工資兩千多,住宿每晚5元,一個月150元,飯一天只吃兩頓,每天20元。出書對我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dān)。”
在城市里,李劍一邊打工,一邊追尋他的文學(xué)夢。在故鄉(xiāng),妻子還守著一畝半田地,照料著一對上初中的兒女,“大女兒前年考上了一所民辦大學(xué),但她不想去,說要去打工掙錢,目前也在西安”。
記者多次聯(lián)系李劍的妻子和大女兒,她們都在回避“李劍寫作出書”這個話題。對此李劍也很無奈,“她們不支持我寫作,嫌我太累太辛苦”。
“沒有激情,就沒有熱情;沒有熱情,就沒有希望。一個沒有希望的人,他怎能豪情萬丈地?zé)釔圻@個偉大的時代呢?”采訪結(jié)束后,記者收到李劍的短信,“詩歌要送給窮人,讓他們知道農(nóng)民工的艱辛!詩歌要送給富人,讓他們知道農(nóng)民工是有文化的,有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