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魂在山水上飛
——評李自國《2018—2019:我的靈魂書》
2020-06-13 作者:趙金鐘 | 來源:中詩網(wǎng) | 閱讀: 次
凝視、品味、叩問……呈現(xiàn)在李自國詩集中的詩篇,已不僅僅是他眼簾中的山水所凝聚的詩意,更是覆蓋山水、漫過心靈而流出的靈魂真相。讀其詩,即是在讀詩人的靈魂,讀山水的靈魂。
一
2018—2019年,李自國轉(zhuǎn)了不少地方,閱覽了不少山水。與人不同的是,他把這些山水凝練成詩句,并“楔進”靈魂里,叫“靈魂書”。好不有氣勢!
詩人本質(zhì)上是行吟者。他的心始終游弋在“遠方”,游山玩水,或寄情山水,永遠是其不易撼動的心志。然而,把靈魂“押”進去,寫成“靈魂書”,則自然又另有新意,給人以別樣的感受。
何為“靈魂”?自然難尋精準答案。頗具權(quán)威性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給我們提供了尋找答案的路徑。它說:靈魂,“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zhì)的東西,靈魂離開軀體后人即死亡。”從這里可以看出,在“迷信人”的眼里,靈魂有多重要,它主宰生死!而實際上,在所有人的心中,“靈魂”都非常重要,它是人格與良知的象征,主宰人的精神高度與心靈世界,失去了,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因而,呈現(xiàn)在李自國詩集中的詩篇,已不僅僅是他眼簾中的山水所凝聚的詩意,更是覆蓋山水、漫過心靈而流出的靈魂真相。讀其詩,即是在讀詩人的靈魂,讀山水的靈魂。
資料顯示,李自國1983年棄醫(yī)從文。他把自己獻給了詩。他曾說:“詩是我靈魂里的宗教,是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是詩歌讓我變得從良、從真、向善,因為詩而改變了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詩是靈魂的寄宿處,詩人的圖騰。
對于夜晚的想象,如期落地
我是從你最為嬌小的那口
名字叫做小橋的井眼里,流淌出來的
一滴。最初流到了古老的富順,后來
流到魯迅文學(xué)院的京城
……
自流井一直是我的恩人,而詩歌
永遠是生計的無助與施舍者
我們與鹽相處,井水沒有犯過河水
?。ā讹@山露水·推送一封封黎明的微信》)
這首詩記錄了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表達了他對詩的執(zhí)著追求。在這里,“自流井”與“詩歌”是詩人的全部,一個主身體,一個主精神。而身體一旦從“自流井”流出,便不再受其控制而成為詩的俘虜,以詩的形象任性地流向山水,流向世界,流向靈魂深處。他寫道:“見異而不思遷,因為自流井,自流井的神旨∕已帶給自國諸多的自由與礦山∕諸多的天賦與恐龍,諸多的燈語與敘事”,“我還要回來,賣完詩歌的水泥、登完蓉城的云梯就回來”(《2018:自流井敘事》);
“我選擇了遠離,棄醫(yī)從文∕不是我的本意,上帝的引領(lǐng),又讓我面對∕另一個詩歌的江山,文壇的∕野鶴與閑云,沒想到這就是宿命,這競是一生。”(《安澤連翹》)“詩”綁架了詩人的一生。
詩人本質(zhì)上是行吟者。他的心始終游弋在“遠方”,游山玩水,或寄情山水,永遠是其不易撼動的心志。然而,把靈魂“押”進去,寫成“靈魂書”,則自然又另有新意,給人以別樣的感受。
何為“靈魂”?自然難尋精準答案。頗具權(quán)威性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給我們提供了尋找答案的路徑。它說:靈魂,“迷信的人認為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zhì)的東西,靈魂離開軀體后人即死亡。”從這里可以看出,在“迷信人”的眼里,靈魂有多重要,它主宰生死!而實際上,在所有人的心中,“靈魂”都非常重要,它是人格與良知的象征,主宰人的精神高度與心靈世界,失去了,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因而,呈現(xiàn)在李自國詩集中的詩篇,已不僅僅是他眼簾中的山水所凝聚的詩意,更是覆蓋山水、漫過心靈而流出的靈魂真相。讀其詩,即是在讀詩人的靈魂,讀山水的靈魂。
資料顯示,李自國1983年棄醫(yī)從文。他把自己獻給了詩。他曾說:“詩是我靈魂里的宗教,是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是詩歌讓我變得從良、從真、向善,因為詩而改變了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詩是靈魂的寄宿處,詩人的圖騰。
對于夜晚的想象,如期落地
我是從你最為嬌小的那口
名字叫做小橋的井眼里,流淌出來的
一滴。最初流到了古老的富順,后來
流到魯迅文學(xué)院的京城
……
自流井一直是我的恩人,而詩歌
永遠是生計的無助與施舍者
我們與鹽相處,井水沒有犯過河水
?。ā讹@山露水·推送一封封黎明的微信》)
這首詩記錄了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表達了他對詩的執(zhí)著追求。在這里,“自流井”與“詩歌”是詩人的全部,一個主身體,一個主精神。而身體一旦從“自流井”流出,便不再受其控制而成為詩的俘虜,以詩的形象任性地流向山水,流向世界,流向靈魂深處。他寫道:“見異而不思遷,因為自流井,自流井的神旨∕已帶給自國諸多的自由與礦山∕諸多的天賦與恐龍,諸多的燈語與敘事”,“我還要回來,賣完詩歌的水泥、登完蓉城的云梯就回來”(《2018:自流井敘事》);
“我選擇了遠離,棄醫(yī)從文∕不是我的本意,上帝的引領(lǐng),又讓我面對∕另一個詩歌的江山,文壇的∕野鶴與閑云,沒想到這就是宿命,這競是一生。”(《安澤連翹》)“詩”綁架了詩人的一生。
二
翻閱《2018—2019:我的靈魂書》(以下簡稱《靈魂書》),發(fā)現(xiàn)凝視山水是其要表達的重要內(nèi)容。凝視,就是對視,以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平視另一個獨立的個體,以平等的姿態(tài)注視山水,想從中摳出人生的要義。融進山水,怡情怡性,豈不快哉!
高高在上的祁連山草原
是上帝擺下的一局綠草如茵的棋盤
……
我和它在線對弈著,人生是一盤
下不完的棋,輸贏都是
一介草民,都是水中花、鏡中月
?。ā杜c祁連山下棋》)
詩人放飛想象,讓上帝將祁連山擺成棋盤,然后自己與之對弈。這是詩人對祁連山的深情凝視,它顯示出了詩人的“豪情”與“大氣”。這自然不是終極目的,其最終目的是借此表達人生:人生是一盤下不完的棋,輸贏都是水中花、鏡中月。“無奈”與“虛無”是最終的結(jié)局。
也許,我在它們中間
還要耽擱很多年很多年的時光
時光中的巖石,遠古而來的符號、氣息
還有你忘記帶走的文字、圖案、手印和體溫
還需要一萬年的時光來讀
?。ā墩J識曼德拉神山》)
“我”和“你”是兩個獨立個體,“相看兩不厭”;但“我”又是“你”的一分子,是“你”的全部,這便是“我們”的宿命與秘密。
詩從本質(zhì)上講,是心靈的藝術(shù)。在這里,山水或者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挖掘蘊藏其中的“要義”、“詩意”,從而把詩人的人生體驗投射其中。它不必對生活原貌進行還原性描述,倒需要對生活現(xiàn)象予以打亂、重組,擊碎流程,直取“內(nèi)核”,依意重組。因此,詩是一種“打碎與重組”的藝術(shù)。詩人先把生活中的某種流程打碎,制造“混亂”,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思重組。在這一過程中,詩人需要具有制造“混亂”與重建“秩序”的能力。李自國顯然具備這樣的能力。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比如《科爾沁的臉(組詩)》《蜀人原鄉(xiāng),隔世的雁叫聲(組詩)》《臨汾,光陰的放逐與靈魂(組詩)》《黃河壺口大瀑布》《與祁連山下棋(外一首),等,讀來令人感覺一新,掩卷靜思,韻味無窮。尤其是《寶塔是手臂,延安是圣水(外一首)》,在共和國眾多的“延安頌”、“寶塔頌”詩歌中別具一格,彰顯出李自國式的詩意風采,是“延安頌”詩林中的獨特的“這一個”。
高高在上的祁連山草原
是上帝擺下的一局綠草如茵的棋盤
……
我和它在線對弈著,人生是一盤
下不完的棋,輸贏都是
一介草民,都是水中花、鏡中月
?。ā杜c祁連山下棋》)
詩人放飛想象,讓上帝將祁連山擺成棋盤,然后自己與之對弈。這是詩人對祁連山的深情凝視,它顯示出了詩人的“豪情”與“大氣”。這自然不是終極目的,其最終目的是借此表達人生:人生是一盤下不完的棋,輸贏都是水中花、鏡中月。“無奈”與“虛無”是最終的結(jié)局。
也許,我在它們中間
還要耽擱很多年很多年的時光
時光中的巖石,遠古而來的符號、氣息
還有你忘記帶走的文字、圖案、手印和體溫
還需要一萬年的時光來讀
?。ā墩J識曼德拉神山》)
“我”和“你”是兩個獨立個體,“相看兩不厭”;但“我”又是“你”的一分子,是“你”的全部,這便是“我們”的宿命與秘密。
詩從本質(zhì)上講,是心靈的藝術(shù)。在這里,山水或者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挖掘蘊藏其中的“要義”、“詩意”,從而把詩人的人生體驗投射其中。它不必對生活原貌進行還原性描述,倒需要對生活現(xiàn)象予以打亂、重組,擊碎流程,直取“內(nèi)核”,依意重組。因此,詩是一種“打碎與重組”的藝術(shù)。詩人先把生活中的某種流程打碎,制造“混亂”,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意思重組。在這一過程中,詩人需要具有制造“混亂”與重建“秩序”的能力。李自國顯然具備這樣的能力。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驚喜。比如《科爾沁的臉(組詩)》《蜀人原鄉(xiāng),隔世的雁叫聲(組詩)》《臨汾,光陰的放逐與靈魂(組詩)》《黃河壺口大瀑布》《與祁連山下棋(外一首),等,讀來令人感覺一新,掩卷靜思,韻味無窮。尤其是《寶塔是手臂,延安是圣水(外一首)》,在共和國眾多的“延安頌”、“寶塔頌”詩歌中別具一格,彰顯出李自國式的詩意風采,是“延安頌”詩林中的獨特的“這一個”。
三
品味山水是《靈魂書》所表現(xiàn)的另一重要內(nèi)容。品味,就是審視、咀嚼和欣賞。與凝視相比,詩人與山水的關(guān)系似又更進一步:他走進了山水,融入到其中。不過,與凝視山水一樣,它同樣需要開掘山水所蘊藉的人生意義與審美價值。
蒙頂山的蒙,把山的臉
蒙去一大半,滄海桑田之后
善飲者,已是開花的茶樹,添酒回燈半遮面
……
白鷺已遠,走過潦草塵世
人生若茶,茶有人道,泡出我一世云煙
因為看輕,所以幸福,因為豁達
暗自香來,有花就開,所以不曾被傷害
也因為流淌,每一滴綠,都將靈魂擦亮
每一滴,又更在乎濃濃淡淡的遠方
?。ā睹身斏讲钄ⅰ罚?br />
你看,詩人把“蒙頂山的蒙”,把“滄海桑田”,把看到的和想到的,都泡進了茶里,“泡出我一世云煙”,泡出“暗自香來,有花就開”,將幸福從腳下“泡到”了遠方。
在《華不注山》中,詩人用優(yōu)美的文筆,贊美了華不注山“該有的”、“該長的”和“該動的”之后,深情地寫道:
我已攀巖上山,從一頁紙上起身
那紙上的悲催與蔥蘢,也是我生命的入口
我已登高走遠,從萬卷書中邁腳
一臉外省人在異鄉(xiāng)的喘息,在華不注山
喘不過白云與神殿,喘不過草木人間
這是對山水的咀嚼與擁抱。詩人要表達的是對大自然的由衷的贊美,是欲融入其中、化為一員的意念。他說,要用“水靈靈的文字”,“將它周身好好洗一洗”;要用“黃河以南的岸當筆、當狼毫”、小清河以北的水當墨、當酒,當日月山川,讓它長起來;要“放出它的鹿”、放出它的豹、“放出它的壁畫和二月”,讓它動起來,美起來。
就這樣,從你的連連禱告聲中邀我
邀我在一朵荷葉上作過客、趕過路、圓過夢
我多想叫你一聲真兄弟
真想吼一聲好山好水好人生
在圣蓮島,在七月雕刻的那束陽光里
在水變成湖,在遂而往返的地方
我已經(jīng)不止一次握過你的手了
而你卻讓我等待,讓朦朧的鳥聲
啼醒這十里畫荷的每粒靈魂與細胞
(《圣蓮島,圣蓮島》)
這是要融入山水的愿望,不是山水“邀我”,顯然是“我”想山水。詩人完全陶醉在圣蓮島如畫的意境中,陶醉在圣蓮島無邊的寧靜中。他在連連的禱告聲中難以自拔,他想在美艷的荷葉上做客、趕路、圓夢,他想把自己安放在它那束凈潔的陽光里,他想呼喚它為“真兄弟”,同它握手擁抱,融化在被朦朧的鳥鳴啼醒的十里畫荷里,他想……然而,它只讓他“等待”。這種“愿望”和現(xiàn)實的背離,讓詩人頗有幾分尷尬與無奈,也讓品味變得樸素迷離。
蒙頂山的蒙,把山的臉
蒙去一大半,滄海桑田之后
善飲者,已是開花的茶樹,添酒回燈半遮面
……
白鷺已遠,走過潦草塵世
人生若茶,茶有人道,泡出我一世云煙
因為看輕,所以幸福,因為豁達
暗自香來,有花就開,所以不曾被傷害
也因為流淌,每一滴綠,都將靈魂擦亮
每一滴,又更在乎濃濃淡淡的遠方
?。ā睹身斏讲钄ⅰ罚?br />
你看,詩人把“蒙頂山的蒙”,把“滄海桑田”,把看到的和想到的,都泡進了茶里,“泡出我一世云煙”,泡出“暗自香來,有花就開”,將幸福從腳下“泡到”了遠方。
在《華不注山》中,詩人用優(yōu)美的文筆,贊美了華不注山“該有的”、“該長的”和“該動的”之后,深情地寫道:
我已攀巖上山,從一頁紙上起身
那紙上的悲催與蔥蘢,也是我生命的入口
我已登高走遠,從萬卷書中邁腳
一臉外省人在異鄉(xiāng)的喘息,在華不注山
喘不過白云與神殿,喘不過草木人間
這是對山水的咀嚼與擁抱。詩人要表達的是對大自然的由衷的贊美,是欲融入其中、化為一員的意念。他說,要用“水靈靈的文字”,“將它周身好好洗一洗”;要用“黃河以南的岸當筆、當狼毫”、小清河以北的水當墨、當酒,當日月山川,讓它長起來;要“放出它的鹿”、放出它的豹、“放出它的壁畫和二月”,讓它動起來,美起來。
就這樣,從你的連連禱告聲中邀我
邀我在一朵荷葉上作過客、趕過路、圓過夢
我多想叫你一聲真兄弟
真想吼一聲好山好水好人生
在圣蓮島,在七月雕刻的那束陽光里
在水變成湖,在遂而往返的地方
我已經(jīng)不止一次握過你的手了
而你卻讓我等待,讓朦朧的鳥聲
啼醒這十里畫荷的每粒靈魂與細胞
(《圣蓮島,圣蓮島》)
這是要融入山水的愿望,不是山水“邀我”,顯然是“我”想山水。詩人完全陶醉在圣蓮島如畫的意境中,陶醉在圣蓮島無邊的寧靜中。他在連連的禱告聲中難以自拔,他想在美艷的荷葉上做客、趕路、圓夢,他想把自己安放在它那束凈潔的陽光里,他想呼喚它為“真兄弟”,同它握手擁抱,融化在被朦朧的鳥鳴啼醒的十里畫荷里,他想……然而,它只讓他“等待”。這種“愿望”和現(xiàn)實的背離,讓詩人頗有幾分尷尬與無奈,也讓品味變得樸素迷離。
四
叩問山水也是《靈魂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這“叩問”,既立在山水之外,又入乎山水之里;它是審視,追問,也是慎思。與凝視、品味一樣,它也需要掀開山水的內(nèi)里,探尋其所蘊藉的人生意義與審美價值。
誰在借用你的臉看山
你的滄海,別人的桑田,你宿命般的孤獨
讓我風一程水一程地趕來
你將飛禽走獸的爪痕、眼晴
留在石頭上等我,將我重重的心事說出
其實我們誰也不認識誰
?。ā墩J識曼德拉神山》)
一句“誰在借用”的設(shè)問,將叩問推到了前臺。然而,設(shè)問終究還是在問,盡管它“讓我風一程水一程地趕來”,但是,現(xiàn)實依然是無法求解。“我”所得到的,只是“你將飛禽走獸的爪痕、眼晴,留在石頭上等我”,并“將我重重的心事說出”,除此,則一無所有。自然,我們也無需刨根問底,這無解的設(shè)問其實已經(jīng)做出了意義判斷,局外之人,懵懂或者明了其實已無意義。
臨近航空城的四肢
飛來兩只蝴蝶
像一對情侶,撲閃著
悠思,它想讓流水
變成吉祥的耳朵
它想讓昆蟲,認識
大涼山的小
小的別有洞天
小的鍋莊、小的宇宙
小的人間蒼茫
(《西昌的某一天 》)
“成都與川西,成直角的∕西昌,斜躺著海拔的西昌∕在大涼山上看我∕在云里、霧里、皮膚里∕看我的身上∕藏著火的刺桐樹∕流淌出的國際詩歌版圖”——這西昌的某一天,頗有些忙碌和神秘:它似乎沒有別的營生,只是看“我”???ldquo;我”時,它很大;而它所引入的蝴蝶,則胃口更大,它想讓昆蟲“認識大涼山的小”。在常識層面上,山比人大,人比蟲大,絕對真實,婦孺皆知。而詩中的情狀則正好相反,這便形成了視覺上的強烈反差。這種強烈的反差,促使讀者去深思,進而將心思收縮到詩本體上來,賦予詩人“騰云駕霧”的特權(quán)?,F(xiàn)實層面做不到的事情,詩人均可做到。因為他是在想象的層面上構(gòu)建世界。這即需要我們穿越常識層面,進入意義層面(象征層面)。在這里,昆蟲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小”去搏擊宇宙的“大”,進而“認識大涼山的小”。詩人也正是利用這種“大”“小”互轉(zhuǎn),換位思考,來表達對天地奧秘的探尋與思索。
除了叩問山水,詩人還叩問山水中游弋的生靈,表達對生命的敬重,對弱者的悲憫:“黃羊,黃羊,天地玄黃∕你流落異鄉(xiāng)遠行,留守的羔羊滿腹憂傷”(《獵羊與馬隊的對話》);“牛羊就要上山了,在這漫漫黃沙飛渡的地方∕我們都是騎牧者的俘虜,剩下靈魂∕來測度這不期而遇的千古疆場”(《騎牧者的神靈》)。
就讓冬陽來主收藏吧,大地上驅(qū)邪的羊
神靈的萬物呵,你采摘天邊的信物
將陰陽五行、將木火土金水裝入行囊
你來自天底下的奔跑,讓它們生長
讓它們兩眼放光,讓它們不再成為天底下的
被獵射,被劫難,被追殺,最后留下天地的遼闊
留下巴丹吉林大沙漠的駱駝,堆滿塵世的蒼桑
?。ā恫嫜伺c駱駝的蒼?!罚?br />
我們聽到了詩人的吶喊,我們與詩人一樣傾聽大地的聲音,尊重每一個生命。
在叩問山水的同時,詩人還叩問歷史,叩問那寄生于山水的神靈?!抖〈暹z址的牙齒》最有代表性,它通過玻璃柜里展覽的20萬年前的三顆牙齒,表達了對歷史的追問,對從歷史中走來的人的追問,寫得頗有歷史厚重感和現(xiàn)實針對性,雖然詩中潛存著些許反諷的成分:
那三顆陳列得最亮的牙齒正笑話我們
那張著的嘴、閉著的嘴、微笑的
愛過的、憤怒的嘴都去晉國了
剩下三顆牙齒在說話
在向游人背誦解說詞
其實,三粒牙齒在尋找他的主人
誰在借用你的臉看山
你的滄海,別人的桑田,你宿命般的孤獨
讓我風一程水一程地趕來
你將飛禽走獸的爪痕、眼晴
留在石頭上等我,將我重重的心事說出
其實我們誰也不認識誰
?。ā墩J識曼德拉神山》)
一句“誰在借用”的設(shè)問,將叩問推到了前臺。然而,設(shè)問終究還是在問,盡管它“讓我風一程水一程地趕來”,但是,現(xiàn)實依然是無法求解。“我”所得到的,只是“你將飛禽走獸的爪痕、眼晴,留在石頭上等我”,并“將我重重的心事說出”,除此,則一無所有。自然,我們也無需刨根問底,這無解的設(shè)問其實已經(jīng)做出了意義判斷,局外之人,懵懂或者明了其實已無意義。
臨近航空城的四肢
飛來兩只蝴蝶
像一對情侶,撲閃著
悠思,它想讓流水
變成吉祥的耳朵
它想讓昆蟲,認識
大涼山的小
小的別有洞天
小的鍋莊、小的宇宙
小的人間蒼茫
(《西昌的某一天 》)
“成都與川西,成直角的∕西昌,斜躺著海拔的西昌∕在大涼山上看我∕在云里、霧里、皮膚里∕看我的身上∕藏著火的刺桐樹∕流淌出的國際詩歌版圖”——這西昌的某一天,頗有些忙碌和神秘:它似乎沒有別的營生,只是看“我”???ldquo;我”時,它很大;而它所引入的蝴蝶,則胃口更大,它想讓昆蟲“認識大涼山的小”。在常識層面上,山比人大,人比蟲大,絕對真實,婦孺皆知。而詩中的情狀則正好相反,這便形成了視覺上的強烈反差。這種強烈的反差,促使讀者去深思,進而將心思收縮到詩本體上來,賦予詩人“騰云駕霧”的特權(quán)?,F(xiàn)實層面做不到的事情,詩人均可做到。因為他是在想象的層面上構(gòu)建世界。這即需要我們穿越常識層面,進入意義層面(象征層面)。在這里,昆蟲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小”去搏擊宇宙的“大”,進而“認識大涼山的小”。詩人也正是利用這種“大”“小”互轉(zhuǎn),換位思考,來表達對天地奧秘的探尋與思索。
除了叩問山水,詩人還叩問山水中游弋的生靈,表達對生命的敬重,對弱者的悲憫:“黃羊,黃羊,天地玄黃∕你流落異鄉(xiāng)遠行,留守的羔羊滿腹憂傷”(《獵羊與馬隊的對話》);“牛羊就要上山了,在這漫漫黃沙飛渡的地方∕我們都是騎牧者的俘虜,剩下靈魂∕來測度這不期而遇的千古疆場”(《騎牧者的神靈》)。
就讓冬陽來主收藏吧,大地上驅(qū)邪的羊
神靈的萬物呵,你采摘天邊的信物
將陰陽五行、將木火土金水裝入行囊
你來自天底下的奔跑,讓它們生長
讓它們兩眼放光,讓它們不再成為天底下的
被獵射,被劫難,被追殺,最后留下天地的遼闊
留下巴丹吉林大沙漠的駱駝,堆滿塵世的蒼桑
?。ā恫嫜伺c駱駝的蒼?!罚?br />
我們聽到了詩人的吶喊,我們與詩人一樣傾聽大地的聲音,尊重每一個生命。
在叩問山水的同時,詩人還叩問歷史,叩問那寄生于山水的神靈?!抖〈暹z址的牙齒》最有代表性,它通過玻璃柜里展覽的20萬年前的三顆牙齒,表達了對歷史的追問,對從歷史中走來的人的追問,寫得頗有歷史厚重感和現(xiàn)實針對性,雖然詩中潛存著些許反諷的成分:
那三顆陳列得最亮的牙齒正笑話我們
那張著的嘴、閉著的嘴、微笑的
愛過的、憤怒的嘴都去晉國了
剩下三顆牙齒在說話
在向游人背誦解說詞
其實,三粒牙齒在尋找他的主人
作者簡介
趙金鐘,嶺南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院長,教授。南粵優(yōu)秀教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新文學(xué)學(xué)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當代文學(xué)學(xué)會副會長,湛江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研究叢刊》《文藝報》等刊物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百余篇,多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xué)書報資料中心全文復(fù)印。出版著作有《中國新詩的現(xiàn)代性與民間性》《胡風評傳》等10部。在《人民日報》《河南日報》《金融時報》《詩刊》《星星》等報刊發(fā)表詩文多篇。有詩文集《流彩的石頭》。
很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