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不見中看到
——詩歌新論略說詩性與詩意
2021-12-08 作者:顧偕 | 來源:中詩網 | 閱讀: 次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著名詩人、評論家顧偕作品選。
最高價值都不在生活本體。
——【法】阿尓蒂爾·蘭波
我們首先要明確對于界限的理解。
如果詩情是皮膚及表情,那么詩性便是骨架和質量,而詩意無疑則為血液與內容,惟有三者兼具并合,方可構成一首富有思想靈魂的優(yōu)秀詩作。詩歌不僅僅是瞬間感覺的火花,它更是對生命長久行程的一種明亮檢閱。如果時間包含無數的意象,詩性就會于其中涌流,直至詩意變?yōu)闊o數內涵的解釋。因此,若無思想的參與和觀點鮮明的切入,這樣的詩一般只能算作自動的自如開放,恍若原始性曇花一現(xiàn)的無知夢境,看不到邏輯魔法般的燦爛,自是更難回到那種一直有著較高精神期許的層面。誠然單一得只剩下幾乎迂腐誠懇的形式詩情,確實早該走向沒落了。那樣的作品,不過都是些類似早期詩歌的凡心激動,惟見詩歌普通要素的層出窮和世俗之氣的貫穿,卻終究無力做到本性黑夜散發(fā)的幽香與芳澤。聽不到任何神性于窸窣聲中和諧的愛撫,自然就更不會有什么打破常規(guī)的圣心涌現(xiàn)。一首詩,如若匱乏靈魂需要的食糧,無法盡力完成一種神性暗示的大放光華,那它永遠就不會出現(xiàn)以虛構為依據、以事實的假設為前提的夢想不朽的盛宴。這是截然不同于日常的詩性和詩意的語言戲劇,同樣它也有著象征性那種新天地的層出不窮。而正是這樣的詩徹底背離了日常,一切都是以藝術為原則的活動,由此就充分具有了但凡直線思維表現(xiàn)所根本無法展望到的廣闊的未來精神生活。
這便是一般詩人極難找到的素材的特殊性,進而不是單靠簡單激情的挖掘,就能呈現(xiàn)出的一些實質的飛躍。結局便是事實的后退,許多時候經驗崩潰了,往往你就會被富麗的想象選中。而能夠造就,自然一樣也會有各種回答,也許這就是真正的詩歌力量所能提供給靈魂向往最真實的幻景。所以說,詩人除了能夠掌握較高的“語言煉金術”,在眼睛望不見的傾向與距離上,必須還得意外地超越語言。詩歌高度多一點精神探索的感受,這就不光只有那么點表面詩情的召喚,而將會出現(xiàn)更多精彩詩性的聯(lián)想及其詩意的馳騁了。
過往及現(xiàn)時大量的詩歌,因為難有能力徹底粉碎相似性,較少有價值元素的運行,不說偶發(fā)情感盲目的作品實在太多,基本上也都屬于“天性詩歌”、“自然詩歌”以及“經驗詩歌”。不是說有了詩情與想象這就便是一首成熟的好詩了,以上三類歸結起來若是全都喪失一種孤立中的氣質,僅有一些世事與經歷的繁花似錦,從頭至尾鮮見不尋常的思想結晶力量的流向,這般淺白的聚合,難有別有洞天的衍生,依舊是直覺的匆匆過客,總的看來,我們還是只能將其統(tǒng)稱為“有規(guī)則的寫作”。雖有情感升華的表現(xiàn),卻無內心真正的認識與解放。尤其缺乏那種對思想理性洞見的迷醉,縱然再有漂亮繁復的表述,充其量仍不過是個鑲有原始語言花邊的修辭集中營,只會踐行一種視覺的苦行,繼續(xù)只能在現(xiàn)象描繪的附和與復制中,跳著空虛的舞蹈。這種罕見靈魂驚醒且總以為還很妙的表達,其實依舊是種陳舊形式的操練,沒有改變和創(chuàng)造,沒有價值呈獻和境界的表明,客觀事物由于絲毫未在詩性及詩意中溶解,仍然是在對現(xiàn)象作些修飾或者夸張,甚至根本就是內容不同又一種并不見得高尚的陶冶賦比興性情的翻版,這類毫不超然物外且完全不具詩歌內涵張力的所謂作品,講得好聽點是靈感的“勝利品”,說得尖銳些實際就是與真正的詩歌精神相去甚遠的文字體面的墮落!因為它的帽子,仿佛總像是也要展示著什么心靈高峰的詩。
應當說詩性和詩意往往是悲壯和瑰麗的。即使不是一首長詩,通常它也會有一種史詩因素在悄然運行。至少它是對一切平庸的征服,那種由偉大愿望構成的新的和諧事物的含義,還會匯入到一種思想平靜的輝煌。這種理解力的永無止境,不是詩情表象局限的排序,不是在濫用詩歌的豐富性,更不是從歷史里找結果而一直是在未來中尋求答案。它必須在更深一層的詩性與詩意的多樣性上豎立起崇高,研究本質的光彩,也研究人性與真理,在黑暗間還有多大的空間。由此以完美的趨近與遞進,沒有歷史痕跡地不同凡響締造出一個詩歌全新的微型宇宙,且不再是僅憑詩情一項就已滿足于單薄的文學樣式。我們不妨掌握和學會怎樣能以更多的獨立性思考,去衡量和區(qū)分哪些是遠離日常特征的詩性成份:比如生命的總體含義意味著什么,究竟什么是不可替代什么又是必然要被埋沒或消逝的;哪些應該確實屬于創(chuàng)造或智慧的問題,哪些開墾和發(fā)掘,實質又能真正做到和做好語言的布局與分配,并能讓詩這樣真理的演說,在寫作的意義上保持永恒的活力!而真正的藝術生命力,是否現(xiàn)在都已讓我們果真明白了無論于怎樣的黑暗時期,它寓義的果實,其實早憑內在的閃光生輝,以方向中蘊含的自由,已然于精神上首先抵達和完成了光明的走向。
這樣的理想呈現(xiàn),就是詩性和詩意。
它不在文體學和修辭學范例,而是以更高詩學的名義,于繼承中變革,把一切可以認作是詩性和詩意的抽象事物,都看成了所有可能性的起點。這是一種純真力量始終需要期待深刻的沒被誘惑慫恿的勇氣,力量可能來自于某種意義的疏導,也許那些天賦語言,本身就一直強烈擁有了一種能讓真理于詩中開口的功能。當然我們也不排除不少原始性真實的東西,有時也是不乏詩性和詩意的,畢竟世界與人性從來都有無數不同的走向。就像詩壇一直以來群聲喧嘩,荒唐也能引起極大的共鳴那樣,錯誤時有發(fā)生并還常被俗眾樂此不疲的認可,則另是個無謂多說什么的集體意識問題了!
從看不見中看到,心靈視覺何其壯麗而寬闊。擺脫不自覺的詩情沉迷,寫作不完全是為了回歸本性,審美的勝利歷來仿佛都是屬于朝理性的幻景進發(fā),并于超越上說出究竟什么才算希望的真實。這便是能力之詩所能抵達的價值的彼岸,就如音樂憑借旋律,以似乎什么都沒看到的音符就能來反映、解釋和理解世界一樣。在情感涌動下展現(xiàn)更大的魅力視野,詩性與詩意恰好也是通過想象進一步的揭示和豐盈意識的實現(xiàn),于一切為創(chuàng)造服務的支點上,較為有效的均在將所有的“情趣之詩”,努力化為了真正的“精神頌歌。但凡我們凝神觀照人類歷史上那些高尚杰出之詩,幾乎都不會僅僅從愚鈍中獲得情感的激蕩,它們想象的元素極少是通俗的,往往無不是由本質的升華而營造出了思想的大地與天空。其實這就是一般作品難以企及和達到的超凡之美。詩人如果始終不懂得擯棄與拒絕,以為能夠看到的并能感動的就是至關重要的,由此便要情不自禁彈撥起自己珍愛的豎琴,這種只會對平庸表示出敬意的感知及“審美”,甚而永遠望不到那種境界的團結,反復只能滿足于停留一種情感妙證的“精彩”,那么這般毫無深?內心變化的自娛之作,大多自是也就難有什么更高詩性和詩意的拓展與提升。
詩歌的實用性便是促使大腦重新豐富地認識世界。而這豐富,若是單從時間的體驗中而來,僅能取決于一些表象韻味的景色,再也沒有任何蘇醒和領悟,如此便是有再多趣味與情調的證明,它的重力支點,可能依舊還是縹緲的。詩人可以時刻沉浸在自己相遇美妙的途中,但千萬勿要就此以為一種膚淺的判斷力,也是突破了什么理念的創(chuàng)新的活力。“社會詩”想象的發(fā)揮余地無疑存在極大的局限,詩歌幻想只是才智最基本的其中一項技能而已,因此如果誰再以為能夠做到幻想的華麗和所謂技法的嫻熟,便已是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的莫大成功,那就真是不明智的大錯特錯了!我們不妨從現(xiàn)在起就牢牢記?。菏闱椴皇窃姼枳罱K的命運。任何沒有理性成份的所謂純粹的完美詩情,只能說是脫離了人性更深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的遺憾。尤其那種依然還不明白信念是什么的詩,就無從談起到底什么才是詩歌神圣的品格了。自古及今中外的詩性與詩意都蘊含著一種悲郁情結,那是一種深刻的流暢與繁華,絕非屬于單一情緒的輕狂;它有永遠值得我們贊譽的內涵的深沉與廣闊,且在極大程度上以不言而喻的詩性及詩意的交相輝映,以高貴而生動的真理之光,還能一直為我們充分而默默地展現(xiàn)著所有能用語言說清的一種又一種意義的魅力。
這其實也是一切焦慮追求拉開的思想序幕,可能有時會以那種極端的想象,來再現(xiàn)許多領悟的均衡。但為了能給世界從此留下永遠美好的印象效果,即使它有再多理由的困擾和憤懣,它也不必重新使用時代用濫了的瘋狂與偏執(zhí)。應當說,這也是今天的詩歌必須具備的公義與良心,斷不可再為世相的貧乏與殘酷,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我們不妨于憂患中繼續(xù)保留或是重啟系統(tǒng)的愛情,讓所有同樣涵蓋了詩性和詩意的問題,就此既朦朧,往后愈發(fā)亦更清晰。當然作為本能自然優(yōu)雅最初的詩情,依然仍可在一首詩中再度融合與充滿,只是不要為情而情仍舊自設發(fā)展的障礙罷了。
詩歌原理必然會有許多,按什么去劃分,關鍵不在概念應當如何歸類,因為那只是一些術性層面上的把握,不用窮盡一生也許也能稍有領略。詩人真正要學會的,現(xiàn)在看來仍應是在不受任何束縛的情形下,要更高明的掌握選擇和判斷,惟有寫出一種感受到思想指導下的詩歌,真切看到那種從虛無中走來的滿含詩性與詩意的真實,這樣內心的無限性,就有了希望意義的代表,永恒的自覺意識,便也終于能與夢幻較好地聯(lián)結在一起了。所以簡而言之的說,文學再現(xiàn)的不光要有起碼的詩情,重要的則是如何凸顯生命與世界的詩性和詩意。這是一個感知世界和認知世界區(qū)分的不盡相同的規(guī)則,混淆了這一點,浩瀚文本就無甚價值可言。同樣,不是有了新穎的象征、隱喻和聯(lián)想,就一定已是首好詩。一首(部)完整的詩歌作品,如若不能戰(zhàn)勝僅有詩情自戀的考驗,只會沉湎于幼稚的想入非非而再無境界與思想新路詩性和詩意的交織,那么所有未能激活本質的“思考”,不外乎還是一種表面存在的詩情強調,沒有來自思想坐標代價的反應,沒有艱辛挖掘與塑造,一如審視喪失了更深層次的揭示,藝術就不算是有最大抱負的追求那樣,一切固有的原初形態(tài)(詩情),由于思想匱乏支撐不起自己更高的“審美”,種種表象呈現(xiàn)和平庸詩學,自是在無法觀念更新中,最終便無法向讀者提供一種能于文學上彰顯認識的結論式反應。其結果照例還是不同夢幻的輕歌曼舞,全無思索基石,根本就難指望這樣的詩歌,于各種境遇下還能為人性與矛盾,再能發(fā)出黑暗中的光輝!
我時常在想深奧是為誰。科技與信息電子時代,我們這個仿佛物質豐厚得就將膨脹到爆炸的時代,還需要荷馬、但丁、莎士比亞以及歌德這般厚重的大師重臨人世嗎?精神制度的嚴重滯后,思想偉人及優(yōu)秀的藝術幸存者,依然遭受不同層面社會蒸餾式的排斥,連浩大至少是種啟示的視野,我們想象力豐富的詩人許多一般都看不清,可見人類進化論和量子力量的演繹過程,依舊是何其的緩慢!詩歌所以千方百計還要頑強地存在,就絲毫沒有遺憾自己尚有許多望不盡的窗口嗎?宇宙的夢想誰可代替,詩人確實究竟又能何為?今日詩情浪漫到不可收拾的泛濫,人人為王,各據山頭,似乎就是彼此心照不宣其實是混沌在大行其道,太多的惡俗在不停地循環(huán)。難道對世界的黑暗再無發(fā)現(xiàn)和領悟,就真是一種詩歌的幸福景象嗎?每每想到自己同樣作為一名詩人,時常于這般人性貪婪且貧乏的環(huán)境,也不忘奢談什么人類命運詩性及詩意的永恒,委實有種深感的難堪與悲哀。
最后回到主題權當總結性的再啰嗦幾句。
能夠看到的都不是結尾,學會在“結尾”中繼續(xù)前行,所有的創(chuàng)作立場,在出發(fā)前必須首先自己就很明白,未來是怎樣一種事實。詩歌要有最終或相對好的寓意告訴世人,這既是文學作品潛在的積極意義所在,更是有時好詩也能用夢想改變生活與命運所起到的目的及作用。否則盲目創(chuàng)作只會身陷自己迷宮,自鳴得意仍然頑固地釋放語言的荒唐。比如詩情迷離,再無客體之外豐富性的延伸等等。
即使語言詩句創(chuàng)作,同樣未必就已接近了詩的真實世界。不是分行的便是詩,不是小說散文不分行排列就匱乏了詩情、詩性及詩意,多元形成便可構成燦爛。懂得認知方式的相互轉換,嚴肅寫作就不會是種娛樂活動,相反榮耀沒有最終的里程,認識到了真理的神秘性,繼續(xù)的自由發(fā)揮,便是最大的精神報答。重要的還有,習慣表面價值的理解總是輕松的,真正的詩歌不是詩情狂歡的綻放,而永遠當是穿越光明后,一種更具詩性和詩意夢境品位的表達。抽象訓練從來不是空洞和虛無的,社會要成全能為人類帶來更多領悟甚至不光只在藝術上一直能夠分辨真?zhèn)蔚脑娙?。至于詩歌,永遠不要只關注眼前的心醉神迷。所有的歷史,無一例外注定都會被最終仍是看不見時間湮沒,而詩性和詩意本身的誕生及存在,就是種現(xiàn)象恒久的跨越。一首詩,倘若多少均能明晰而瑰麗地發(fā)散出這些,抒情就有了大道,詩歌力量或許讓天使,都能有所體會和感激。
還是要徹底想明白了些什么再寫,厘清詩歌層次和真正的意味,文章千古事,無論大小詩人,均不必急于一蹴而就。
——【法】阿尓蒂爾·蘭波
我們首先要明確對于界限的理解。
如果詩情是皮膚及表情,那么詩性便是骨架和質量,而詩意無疑則為血液與內容,惟有三者兼具并合,方可構成一首富有思想靈魂的優(yōu)秀詩作。詩歌不僅僅是瞬間感覺的火花,它更是對生命長久行程的一種明亮檢閱。如果時間包含無數的意象,詩性就會于其中涌流,直至詩意變?yōu)闊o數內涵的解釋。因此,若無思想的參與和觀點鮮明的切入,這樣的詩一般只能算作自動的自如開放,恍若原始性曇花一現(xiàn)的無知夢境,看不到邏輯魔法般的燦爛,自是更難回到那種一直有著較高精神期許的層面。誠然單一得只剩下幾乎迂腐誠懇的形式詩情,確實早該走向沒落了。那樣的作品,不過都是些類似早期詩歌的凡心激動,惟見詩歌普通要素的層出窮和世俗之氣的貫穿,卻終究無力做到本性黑夜散發(fā)的幽香與芳澤。聽不到任何神性于窸窣聲中和諧的愛撫,自然就更不會有什么打破常規(guī)的圣心涌現(xiàn)。一首詩,如若匱乏靈魂需要的食糧,無法盡力完成一種神性暗示的大放光華,那它永遠就不會出現(xiàn)以虛構為依據、以事實的假設為前提的夢想不朽的盛宴。這是截然不同于日常的詩性和詩意的語言戲劇,同樣它也有著象征性那種新天地的層出不窮。而正是這樣的詩徹底背離了日常,一切都是以藝術為原則的活動,由此就充分具有了但凡直線思維表現(xiàn)所根本無法展望到的廣闊的未來精神生活。
這便是一般詩人極難找到的素材的特殊性,進而不是單靠簡單激情的挖掘,就能呈現(xiàn)出的一些實質的飛躍。結局便是事實的后退,許多時候經驗崩潰了,往往你就會被富麗的想象選中。而能夠造就,自然一樣也會有各種回答,也許這就是真正的詩歌力量所能提供給靈魂向往最真實的幻景。所以說,詩人除了能夠掌握較高的“語言煉金術”,在眼睛望不見的傾向與距離上,必須還得意外地超越語言。詩歌高度多一點精神探索的感受,這就不光只有那么點表面詩情的召喚,而將會出現(xiàn)更多精彩詩性的聯(lián)想及其詩意的馳騁了。
過往及現(xiàn)時大量的詩歌,因為難有能力徹底粉碎相似性,較少有價值元素的運行,不說偶發(fā)情感盲目的作品實在太多,基本上也都屬于“天性詩歌”、“自然詩歌”以及“經驗詩歌”。不是說有了詩情與想象這就便是一首成熟的好詩了,以上三類歸結起來若是全都喪失一種孤立中的氣質,僅有一些世事與經歷的繁花似錦,從頭至尾鮮見不尋常的思想結晶力量的流向,這般淺白的聚合,難有別有洞天的衍生,依舊是直覺的匆匆過客,總的看來,我們還是只能將其統(tǒng)稱為“有規(guī)則的寫作”。雖有情感升華的表現(xiàn),卻無內心真正的認識與解放。尤其缺乏那種對思想理性洞見的迷醉,縱然再有漂亮繁復的表述,充其量仍不過是個鑲有原始語言花邊的修辭集中營,只會踐行一種視覺的苦行,繼續(xù)只能在現(xiàn)象描繪的附和與復制中,跳著空虛的舞蹈。這種罕見靈魂驚醒且總以為還很妙的表達,其實依舊是種陳舊形式的操練,沒有改變和創(chuàng)造,沒有價值呈獻和境界的表明,客觀事物由于絲毫未在詩性及詩意中溶解,仍然是在對現(xiàn)象作些修飾或者夸張,甚至根本就是內容不同又一種并不見得高尚的陶冶賦比興性情的翻版,這類毫不超然物外且完全不具詩歌內涵張力的所謂作品,講得好聽點是靈感的“勝利品”,說得尖銳些實際就是與真正的詩歌精神相去甚遠的文字體面的墮落!因為它的帽子,仿佛總像是也要展示著什么心靈高峰的詩。
應當說詩性和詩意往往是悲壯和瑰麗的。即使不是一首長詩,通常它也會有一種史詩因素在悄然運行。至少它是對一切平庸的征服,那種由偉大愿望構成的新的和諧事物的含義,還會匯入到一種思想平靜的輝煌。這種理解力的永無止境,不是詩情表象局限的排序,不是在濫用詩歌的豐富性,更不是從歷史里找結果而一直是在未來中尋求答案。它必須在更深一層的詩性與詩意的多樣性上豎立起崇高,研究本質的光彩,也研究人性與真理,在黑暗間還有多大的空間。由此以完美的趨近與遞進,沒有歷史痕跡地不同凡響締造出一個詩歌全新的微型宇宙,且不再是僅憑詩情一項就已滿足于單薄的文學樣式。我們不妨掌握和學會怎樣能以更多的獨立性思考,去衡量和區(qū)分哪些是遠離日常特征的詩性成份:比如生命的總體含義意味著什么,究竟什么是不可替代什么又是必然要被埋沒或消逝的;哪些應該確實屬于創(chuàng)造或智慧的問題,哪些開墾和發(fā)掘,實質又能真正做到和做好語言的布局與分配,并能讓詩這樣真理的演說,在寫作的意義上保持永恒的活力!而真正的藝術生命力,是否現(xiàn)在都已讓我們果真明白了無論于怎樣的黑暗時期,它寓義的果實,其實早憑內在的閃光生輝,以方向中蘊含的自由,已然于精神上首先抵達和完成了光明的走向。
這樣的理想呈現(xiàn),就是詩性和詩意。
它不在文體學和修辭學范例,而是以更高詩學的名義,于繼承中變革,把一切可以認作是詩性和詩意的抽象事物,都看成了所有可能性的起點。這是一種純真力量始終需要期待深刻的沒被誘惑慫恿的勇氣,力量可能來自于某種意義的疏導,也許那些天賦語言,本身就一直強烈擁有了一種能讓真理于詩中開口的功能。當然我們也不排除不少原始性真實的東西,有時也是不乏詩性和詩意的,畢竟世界與人性從來都有無數不同的走向。就像詩壇一直以來群聲喧嘩,荒唐也能引起極大的共鳴那樣,錯誤時有發(fā)生并還常被俗眾樂此不疲的認可,則另是個無謂多說什么的集體意識問題了!
從看不見中看到,心靈視覺何其壯麗而寬闊。擺脫不自覺的詩情沉迷,寫作不完全是為了回歸本性,審美的勝利歷來仿佛都是屬于朝理性的幻景進發(fā),并于超越上說出究竟什么才算希望的真實。這便是能力之詩所能抵達的價值的彼岸,就如音樂憑借旋律,以似乎什么都沒看到的音符就能來反映、解釋和理解世界一樣。在情感涌動下展現(xiàn)更大的魅力視野,詩性與詩意恰好也是通過想象進一步的揭示和豐盈意識的實現(xiàn),于一切為創(chuàng)造服務的支點上,較為有效的均在將所有的“情趣之詩”,努力化為了真正的“精神頌歌。但凡我們凝神觀照人類歷史上那些高尚杰出之詩,幾乎都不會僅僅從愚鈍中獲得情感的激蕩,它們想象的元素極少是通俗的,往往無不是由本質的升華而營造出了思想的大地與天空。其實這就是一般作品難以企及和達到的超凡之美。詩人如果始終不懂得擯棄與拒絕,以為能夠看到的并能感動的就是至關重要的,由此便要情不自禁彈撥起自己珍愛的豎琴,這種只會對平庸表示出敬意的感知及“審美”,甚而永遠望不到那種境界的團結,反復只能滿足于停留一種情感妙證的“精彩”,那么這般毫無深?內心變化的自娛之作,大多自是也就難有什么更高詩性和詩意的拓展與提升。
詩歌的實用性便是促使大腦重新豐富地認識世界。而這豐富,若是單從時間的體驗中而來,僅能取決于一些表象韻味的景色,再也沒有任何蘇醒和領悟,如此便是有再多趣味與情調的證明,它的重力支點,可能依舊還是縹緲的。詩人可以時刻沉浸在自己相遇美妙的途中,但千萬勿要就此以為一種膚淺的判斷力,也是突破了什么理念的創(chuàng)新的活力。“社會詩”想象的發(fā)揮余地無疑存在極大的局限,詩歌幻想只是才智最基本的其中一項技能而已,因此如果誰再以為能夠做到幻想的華麗和所謂技法的嫻熟,便已是一種詩歌創(chuàng)作的莫大成功,那就真是不明智的大錯特錯了!我們不妨從現(xiàn)在起就牢牢記?。菏闱椴皇窃姼枳罱K的命運。任何沒有理性成份的所謂純粹的完美詩情,只能說是脫離了人性更深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的遺憾。尤其那種依然還不明白信念是什么的詩,就無從談起到底什么才是詩歌神圣的品格了。自古及今中外的詩性與詩意都蘊含著一種悲郁情結,那是一種深刻的流暢與繁華,絕非屬于單一情緒的輕狂;它有永遠值得我們贊譽的內涵的深沉與廣闊,且在極大程度上以不言而喻的詩性及詩意的交相輝映,以高貴而生動的真理之光,還能一直為我們充分而默默地展現(xiàn)著所有能用語言說清的一種又一種意義的魅力。
這其實也是一切焦慮追求拉開的思想序幕,可能有時會以那種極端的想象,來再現(xiàn)許多領悟的均衡。但為了能給世界從此留下永遠美好的印象效果,即使它有再多理由的困擾和憤懣,它也不必重新使用時代用濫了的瘋狂與偏執(zhí)。應當說,這也是今天的詩歌必須具備的公義與良心,斷不可再為世相的貧乏與殘酷,乘興而來敗興而去。我們不妨于憂患中繼續(xù)保留或是重啟系統(tǒng)的愛情,讓所有同樣涵蓋了詩性和詩意的問題,就此既朦朧,往后愈發(fā)亦更清晰。當然作為本能自然優(yōu)雅最初的詩情,依然仍可在一首詩中再度融合與充滿,只是不要為情而情仍舊自設發(fā)展的障礙罷了。
詩歌原理必然會有許多,按什么去劃分,關鍵不在概念應當如何歸類,因為那只是一些術性層面上的把握,不用窮盡一生也許也能稍有領略。詩人真正要學會的,現(xiàn)在看來仍應是在不受任何束縛的情形下,要更高明的掌握選擇和判斷,惟有寫出一種感受到思想指導下的詩歌,真切看到那種從虛無中走來的滿含詩性與詩意的真實,這樣內心的無限性,就有了希望意義的代表,永恒的自覺意識,便也終于能與夢幻較好地聯(lián)結在一起了。所以簡而言之的說,文學再現(xiàn)的不光要有起碼的詩情,重要的則是如何凸顯生命與世界的詩性和詩意。這是一個感知世界和認知世界區(qū)分的不盡相同的規(guī)則,混淆了這一點,浩瀚文本就無甚價值可言。同樣,不是有了新穎的象征、隱喻和聯(lián)想,就一定已是首好詩。一首(部)完整的詩歌作品,如若不能戰(zhàn)勝僅有詩情自戀的考驗,只會沉湎于幼稚的想入非非而再無境界與思想新路詩性和詩意的交織,那么所有未能激活本質的“思考”,不外乎還是一種表面存在的詩情強調,沒有來自思想坐標代價的反應,沒有艱辛挖掘與塑造,一如審視喪失了更深層次的揭示,藝術就不算是有最大抱負的追求那樣,一切固有的原初形態(tài)(詩情),由于思想匱乏支撐不起自己更高的“審美”,種種表象呈現(xiàn)和平庸詩學,自是在無法觀念更新中,最終便無法向讀者提供一種能于文學上彰顯認識的結論式反應。其結果照例還是不同夢幻的輕歌曼舞,全無思索基石,根本就難指望這樣的詩歌,于各種境遇下還能為人性與矛盾,再能發(fā)出黑暗中的光輝!
我時常在想深奧是為誰。科技與信息電子時代,我們這個仿佛物質豐厚得就將膨脹到爆炸的時代,還需要荷馬、但丁、莎士比亞以及歌德這般厚重的大師重臨人世嗎?精神制度的嚴重滯后,思想偉人及優(yōu)秀的藝術幸存者,依然遭受不同層面社會蒸餾式的排斥,連浩大至少是種啟示的視野,我們想象力豐富的詩人許多一般都看不清,可見人類進化論和量子力量的演繹過程,依舊是何其的緩慢!詩歌所以千方百計還要頑強地存在,就絲毫沒有遺憾自己尚有許多望不盡的窗口嗎?宇宙的夢想誰可代替,詩人確實究竟又能何為?今日詩情浪漫到不可收拾的泛濫,人人為王,各據山頭,似乎就是彼此心照不宣其實是混沌在大行其道,太多的惡俗在不停地循環(huán)。難道對世界的黑暗再無發(fā)現(xiàn)和領悟,就真是一種詩歌的幸福景象嗎?每每想到自己同樣作為一名詩人,時常于這般人性貪婪且貧乏的環(huán)境,也不忘奢談什么人類命運詩性及詩意的永恒,委實有種深感的難堪與悲哀。
最后回到主題權當總結性的再啰嗦幾句。
能夠看到的都不是結尾,學會在“結尾”中繼續(xù)前行,所有的創(chuàng)作立場,在出發(fā)前必須首先自己就很明白,未來是怎樣一種事實。詩歌要有最終或相對好的寓意告訴世人,這既是文學作品潛在的積極意義所在,更是有時好詩也能用夢想改變生活與命運所起到的目的及作用。否則盲目創(chuàng)作只會身陷自己迷宮,自鳴得意仍然頑固地釋放語言的荒唐。比如詩情迷離,再無客體之外豐富性的延伸等等。
即使語言詩句創(chuàng)作,同樣未必就已接近了詩的真實世界。不是分行的便是詩,不是小說散文不分行排列就匱乏了詩情、詩性及詩意,多元形成便可構成燦爛。懂得認知方式的相互轉換,嚴肅寫作就不會是種娛樂活動,相反榮耀沒有最終的里程,認識到了真理的神秘性,繼續(xù)的自由發(fā)揮,便是最大的精神報答。重要的還有,習慣表面價值的理解總是輕松的,真正的詩歌不是詩情狂歡的綻放,而永遠當是穿越光明后,一種更具詩性和詩意夢境品位的表達。抽象訓練從來不是空洞和虛無的,社會要成全能為人類帶來更多領悟甚至不光只在藝術上一直能夠分辨真?zhèn)蔚脑娙?。至于詩歌,永遠不要只關注眼前的心醉神迷。所有的歷史,無一例外注定都會被最終仍是看不見時間湮沒,而詩性和詩意本身的誕生及存在,就是種現(xiàn)象恒久的跨越。一首詩,倘若多少均能明晰而瑰麗地發(fā)散出這些,抒情就有了大道,詩歌力量或許讓天使,都能有所體會和感激。
還是要徹底想明白了些什么再寫,厘清詩歌層次和真正的意味,文章千古事,無論大小詩人,均不必急于一蹴而就。
2021.12.8午盤后于廣州黃埔
很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