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吳傳玖詩《血脈》
呼巖鸞,詩人,文學評論家。著有詩集《四季流放》《飄翎無墜》《呼巖鸞世紀末詩選》《碎片》《金沙粒》《呼巖鸞新世紀詩選》《世說新詩》《呼巖鸞長詩集》《佛痕禪跡》《日落時分》《口頭禪》《日落編年》《日落返照》《心頭禪》《包容冰詩歌論》《讀包容冰詩集〈驛路向西〉》及文學評論等若干部。詩歌、詩評散見于《人民日報》《詩刊》《星星》詩刊、《延河》《詩潮》《山花》《重慶文藝》《岷州文學》《火花》等諸多報刊。曾供職于省級宣傳部門和出版社。
血脈是一個偉大的編碼,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文化符號,一個偉大的社會文化符號,一個偉大的國家民族文化符號。
吳傳玖的詩《血脈》,展現(xiàn)了前所未見的血脈場景,人見了人就忘不掉。血脈是偉大的,但不虛空,能實實在在地具體到一個家庭,你我他任何一個人的家庭。
血 脈
吳傳玖
我在想
如果不是血脈
我怎么會有今天一一
我的生日……
我怎么會認識
我自己 ……
還有認識
我B型血的父親
我AB 型血的母親
還有認識
我A型
B型
AB型血的
二弟
三弟
四弟
五弟
大妹兒和
小妹兒……
就這樣
一個家
一個血脈
脈脈相連
就這樣
一個家
一道血脈
養(yǎng)育一 生一世的
親情 與
愛情:
父子 母女 兄弟 姊妹……
這首詩發(fā)表在《中國詩人生日大典》2024年卷上。這是部國內(nèi)著名的年度詩歌精選。以包容冰領(lǐng)銜由四十八名詩人詩評家組成編輯團隊,在王愛紅、湯明橋主持下完成一年一部紀念一個詩人一個生日的宏大工程。
這部詩選之所以命名為《中國詩人生日大典》,是在詩人生日這一天發(fā)表他的得意詩作。此乃是這部詩集的特色,國內(nèi)僅此一家。
吳傳玖應邀傳詩發(fā)表在11月28日他生日這一頁上。血脈配生日,契合完美。
中國人盛行血脈崇拜,以血脈為緣起的血統(tǒng)關(guān)系被視為神圣不可侵犯,達到了一種宗教信仰般的高度,由家庭而民族而國家,每一個基因片段都不能更改,純血統(tǒng)不準混雜,純種最高貴。這在中國最早的兩部詩集——北方的《詩經(jīng)》,南方的《楚辭》中得到了最早的詩歌表達。
當代詩人吳傳玖,是在自己的家庭中表達血脈的神圣感情的,好像在大門口掛上了一個牌匾,顯揚無上的光榮。
吳傳玖首先通過現(xiàn)代詩歌分行技法,營造了一種奇異的形式美。全詩不分節(jié)共計29行一貫到底,皆為短行。最長十字,最短二字,多為三四五六字。行序曲折,曲徑通幽,最深處矗立著一座血脈之廟,供從家中出發(fā)的每一個人頂禮膜拜,平安納福,對列祖列宗民族國家感恩戴德。
分行技法把散文化的語言,整合成了鏗鏘踏韻而行的優(yōu)美詩歌。這不是無緣無故的刻意生拉硬拽的粗野斷行,而是詩人內(nèi)在情緒外化所致的建構(gòu)。詩意在詩人心中奔涌,有徐疾,有高低,有悠長短促;自然形成不可見而可感的內(nèi)部節(jié)奏韻律,由心及手,寫出即成曲折斷行,非物質(zhì)性視覺,實感情脈沖,似心電圖圖像。舊體詩必須從四八行多行,新體詩必須隨機分行,才能表達內(nèi)部情緒的節(jié)奏韻律。心曲所造像,新舊詩同理。
詩人發(fā)現(xiàn)了血脈的神圣功能。血脈恩賜,我才有了生日。血脈為通靈的靈媒,我才有了我,我才認識了我;我才認識了我的父母二老,才認識了才有了七位弟弟妹妹;我才認識了才有了九位血親;我才有了由十位血親組成的家,有了一個家的親情與愛情。
詩人把人類血型的現(xiàn)代概念引入當代詩歌,牢記親人的血型,以備滴血認親,自救救他,還能甄別假炎黃子孫與假洋鬼子。血型拉起了堅韌的基因鏈條,把親人團結(jié)在一起圓融成一體。
在超文本超鏈接的數(shù)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詩人用結(jié)繩記事式的原始方式,來表達個人家庭的血脈傳承,足見他對家庭血脈的尊重與虔誠,和絕不數(shù)典忘祖的意志。原始人就已知曉血脈秘密奧妙,他們的血脈神力仍能操控在超現(xiàn)代科學中躥跳的子孫,總記得自己的血脈是從原始人祖先血管里流來的。
《血脈》全詩竟沒有一個形容詞,這很符合龐德“意象主義”的一條規(guī)則。由名詞動詞擔綱,組建一個個意象形成一個意象群,以謂賓結(jié)構(gòu)實行敘事抒情。沒有形容詞還有詩歌之美嗎?有的。有一種特異詩美:倫理之美,長幼有序,子孫昌盛??茖W之美,血脈古老,血型潛伏。語言之美,四個弟弟和大妹兒小妹兒,一口重慶腔很親切,就像親身到了重慶吃熱烈的重慶火鍋。
家庭血脈衍生為家國情懷,家庭血脈是國家血脈的源頭。“史家的絕唱,無韻的離騷”(魯迅語)的《史記》,流過了二十四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里,國家血脈繼續(xù)開花結(jié)果。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經(jīng)無數(shù)無量戰(zhàn)亂饑荒,并沒有斷種滅絕,反而成為十四億之眾的強大國家,實賴每一個家庭生兒育女,重視血脈繁密強壯。
我看過了吳傳玖的文論《關(guān)于詩歌寫作的一些基本觀點與認知》(載《中文學刊》2024第2期)。我非常同意文中的一個觀點:詩要能懂,“只要能準確表達詩意,讓人能讀懂才是真理”。他也在每一首詩中,貫徹自己的主張。
想一想,情況確是如此。世間流傳的詩確實都是讀懂的詩。有人人能懂的;有你不懂別人能懂的;有今天不懂明天能懂的;有前人不懂后人能懂的;有這個階層的人不懂另一個階層的人能懂的……懂是各式各樣的,外星人寫的外星人能懂外星人去讀。總之,一個“懂”字是真理,看怎么叫“懂”了。
我稍微檢索了一些中外古今寫出能讀懂的詩歌的詩人們,撿重點說代表人物——中國李白、杜甫;俄羅斯普希金、涅克拉索夫;英國拜倫、雪萊與艾略特;法國波德萊爾、蘭波;德國歌德、海涅;意大利但丁;匈牙利裴多菲;美國惠特曼、弗羅斯特;西班牙洛爾伽;智利聶魯達;阿根廷博爾赫斯;印度泰戈爾;日本松尾芭蕉……這些詩人的詩由于能讀懂,他們才成為世界史詩垂名的世界級詩歌大師。讀不懂,多么高超的詩藝都是零。
李白的“窗外明月光”,小孩子能懂。杜甫的“今寄一封信”,家庭婦女能懂。白居易寫詩,總先要老婆婆能懂才定稿。
有著“極簡主義”風格的《血脈》,在寫詩高人手里眼中,一切語皆詩語,一切物語皆詩語。簡簡單單的平常話語里,包蘊著神圣。人人能讀懂《血脈》,人人能看見血脈中的神圣。一滴血千古。一滴血永垂不朽。生命只緣一滴血,一滴血永流傳。
2024年6月13日,深圳仿佛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