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星:關(guān)于愛、善良和希望的照耀
2024-01-26 14:14:40 作者:納秀艷 | 來源:中詩網(wǎng) | 閱讀: 次
海青詩歌最大的特點是回歸詩歌本質(zhì)——詩以言情志?!扒橹尽笔窃姼璧纳嗍窃姼璧撵`魂,這是詩之為詩的本質(zhì),也是詩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特質(zhì)。從詩學傳統(tǒng)而言,詩的情志,指向大我之情志,也就是關(guān)乎他人、天下、家國之情和志。當然,個體小我的悲歡愛恨亦然在其間。詩可以不華麗,但不可無情。
轉(zhuǎn)眼,和海青相識16年了。當時,海青是歷史系大二的學生,我在中文系開設《古詩詞鑒賞》選修課,海青選修了這門課,性格靦腆卻滿腹詩才的海青很快進入我的視線,課內(nèi)課外交流變多了。2008年10月,在海青和中文系的幾位同學的倡導下,創(chuàng)辦了鹿鳴詩社。創(chuàng)辦詩社,無疑將喜愛詩歌、有夢想的青年學生聚集在一起,經(jīng)常舉辦一些規(guī)模不等的雅集,師生談詩、論文,何等快樂。詩社創(chuàng)辦之始,海青他們舉辦了很多有意義、且有影響力的活動。2009年,在海青和幾位同學的努力下,舉辦了“五四”青春詩會,記得那一場詩會上人才薈萃,詩朗誦精彩紛呈,觀眾掌聲不斷,會場來了很多媒體記者,采訪詩朗誦同學、辦會同學,也采訪了當時中文系的書記郭殿雄老師。后來,海青他們畢業(yè)了,我也去讀博士,大概有五、六年沒有海青的任何音訊。隨著時間推移,也很少回憶那段時光,偶爾給鹿鳴詩社的同學們講起詩社的發(fā)展歷程時,會提及海青和創(chuàng)辦詩社的同學們。
人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喜歡回憶往事,尤其時長想起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事和有緣的人。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和海青成了微信好友。于是,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就多了起來,我也經(jīng)常關(guān)注海青的生活動態(tài)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令人欣喜的是,無論生活如何變化,海青從未間斷過對詩歌的熱忱。大學畢業(yè)后的海青先是做了一名警察,后來又從政。做警察的海青,豪情滿懷,詩歌如旭日彩霞。從政的海青,細膩溫婉,詩歌如明月清風。從故鄉(xiāng)群科走到民和馬場垣鄉(xiāng),變化的是生活空間和工作性質(zhì),然蘊含在靈魂深處的詩意和詩情未曾減損,海青一如既往地以詩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此抒情言志。眼前的這部詩集正是海青近期的情感載體、思想呈現(xiàn)。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jīng)》《楚辭》是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從先秦誕生,詩騷如長江、黃河匯聚萬千溪水,奔涌千載,深刻地影響著華夏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達。《毛詩大序》提出:“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王國維先生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無論文學代際如何變化,詩歌傳統(tǒng)從未間斷,詩歌抒情言志的功能從未削弱。
海青詩歌最大的特點是回歸詩歌本質(zhì)——詩以言情志。“情志”是詩歌的生命,亦是詩歌的靈魂,這是詩之為詩的本質(zhì),也是詩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特質(zhì)。從詩學傳統(tǒng)而言,詩的情志,指向大我之情志,也就是關(guān)乎他人、天下、家國之情和志。當然,個體小我的悲歡愛恨亦然在其間。詩可以不華麗,但不可無情。情志觀(詩言志)自毛序提出后,后代詩論家踵其武而重事增華,諸如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詩者,持也,持人情性。”鐘嶸《詩品序》:“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白居易《與元九書》:“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讀海青的詩,深沉飽滿的情志動人心神,尤其是沉潛于詩中的人文精神,令人欽佩。
詩集名《一顆星》,于細微處頗見深情和志意。在浩瀚的天際,群星閃爍的夜晚,“一顆星”不可謂不小,然一顆明亮的星點綴夜空,自帶光芒,自有深情。夜晚天空的璀璨,正是源自一顆顆星的光亮而匯成。這種于細微中蘊含深情遠志,在輯一“時光清淺”中尤為突出,款款深情與婉轉(zhuǎn)志意格外動人。其中《河流》富有象征意義,海青筆下安靜流淌的河流,必然是一條小河,卻流淌了五千年,如此小河承載著詩人對人生信念的堅守,蘊含著對中華五千年文明追尋:
我們終將隨河流過盡千帆
回首往事種種皆在眼前
抬頭看不到無垠的明天
折戟沉沙后我依然堅信未來
《四千年喇家》(組詩)最能體現(xiàn)海青詩歌沉潛的情志。四千年前發(fā)生在喇家遺址上的地震,是青??脊攀飞系囊豁棿蟀l(fā)現(xiàn),不僅關(guān)于四千年前人類在青海河湟大地上的活動印跡,而且關(guān)乎一場巨大災難??脊艑W者們發(fā)掘的那個用身體護著嬰兒的母親,是喇家遺址的標志,向人們昭示著母愛的偉大,召喚者人性中最溫暖的情感。凡參觀喇家遺址的人們無不唏噓、感嘆。人們站在四千年后的今天,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去遙想災難場景與抒發(fā)憐憫,贊美母愛,詛咒災難,不過如此。但是,海青的組詩有著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和寬大的外延:深沉的生命感受。
《災難降臨的時刻》中,他以赤子之心體會那位母親的疼痛,以生命走進生命的姿態(tài)真切體察災難中人們的悲痛。起句便飽含深情:“懷抱嬰兒的婦女一定很疼”,這里的“疼”不是源自身體的疼,而是個體生命在災難面前無能為力的“疼”。我沒無法想象那“洪水如野獸般襲來”的災難場景,以及“又或者震顫的宇宙讓混沌初開的人不知所措”的情形。但是,當災難來臨時,母愛的力量得以彰顯:“雙膝跪地的時候把大地震得生疼”“高舉的雙手撐不起屋頂?shù)闹亓?rdquo;“來自母親的力量足以銘刻在歷史的巖壁上”。自古以來,描寫母親,贊頌母愛的詩不乏動人心神之作,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婦孺皆知的詩篇,其以細節(jié)刻畫凸顯母愛。然而,海青以情感體察母愛、以生命感受母愛,更令人動容。雖然,那是蠻荒年代里發(fā)生過的災難,但在詩人細膩真切的體悟中,將那位母親的形象塑造出來,并賦予沉痛的生命感。在災難面前,手無足措的母親用雙臂緊緊摟住孩子,用身體護著孩子。這樣的場景,在汶川地震、在積石山地震中復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在母愛的召喚下,悄然接續(xù)。海青在詩歌中,有意無意間觸及到了人類最本質(zhì)的問題和最偉大的愛——生命和母愛。換言之,海青以生命姿態(tài)走進喇家遺址,與四千年前地震災難中的那位母親對話,以赤子之心感受母愛,體察母愛恒久的溫情。海青擯棄觀者的姿態(tài),以生命關(guān)照人性中最偉大的母愛。他于思接千載、神通萬里中,完成了生命之旅,通過詩歌,將那遠古時期的母愛傳遞:“如果那個口叼水杯的孩童叫她一聲娘該有多好/而這一切,永遠被定格在了災難發(fā)生的時刻/骨頭在歷史的隧洞里穿行了千年/我是在一個深秋的午后遇見/看他們安靜的睡著,永遠不再醒來。”千古人心,情同一理。母愛,亙古不變。喇家遺址,不僅展示母愛的偉大,更彰顯出人類在災難面前堅強的生命力量,最后的掙扎是不屈服的意志,演繹成先民與自然抗爭的精神雕像,盡管,抗爭無效,但精神永存,成為后人追問生命意義的原點。第三首《悲歌》,正是對該問題的回答:
我是站在歷史脊骨上的問路人
在災難中殞沒的先民只有骨頭詮釋著最后的掙扎
終是抵擋不住突然的巨變
演繹了一幕幕動人心弦的悲歌
余我悲后人感懷嘆念
后人感嘆的不止是災難與災難帶來的毀滅,悲嘆個體生命的脆弱,悲嘆人類命運悲劇的循環(huán)。這首詩早于2023年12月18日民和地震發(fā)生,卻令人觸目驚心。四千年后的喇家附近,災難再次降臨,生命再次遭遇摧殘,母愛的力量依然令人動容。人面對災難,感嘆悲劇,不止是慷慨悲歌,應該深思反省,反身求諸己。思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反省人對生命的態(tài)度,反思人與人的關(guān)系,抑或如何珍惜自己和敬重他人,重視親情、友情、愛情,情感,這是災難給人的啟示。海青是一位有深沉生命感的人,其詩中的情志是最樸素、最真誠的情感和思想:
黃河的悲歌流進禹王峽
回蕩著史前村落遭遇災難的哀思
唱響人性向善的贊歌
喚醒了沉睡四千年的喇家遺址
贊詞中充滿了悲傷的語調(diào)
悲悼史前那場災難中隕落的生命,謳歌偉大的母愛,傳頌人性向善的千古贊歌,這些在豐富詩內(nèi)涵的同時,也加深了情志的厚重感。這是詩人面對災難的覺醒和對災難的叩問,這是災難文學的基本特質(zhì)。
災難敘事,是中國文學的重大命題之一。自《詩經(jīng)》至漢代詩歌,詩人們目睹災難,記錄災難,反思災難,憂患生命。但文學不是呈現(xiàn)災難場景,也不是言說人在災難面前的無助和脆弱。災難敘事首先給人帶來強烈的情緒體驗、心理沖擊和精神緊張感。其次,災難敘事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對人生的意義進行反思,從而激發(fā)起英雄氣概和責任意識。此外,災難敘事具有某種心靈療愈和現(xiàn)實教育意義。由此來觀海青的《四千年喇家》,無論在情志、內(nèi)涵,還是在精神層面,與中國災難文學一脈相承。
海青詩的情志,在詩集中處處流溢。那些對生活點滴描寫中流露出來的生活情趣和生命志趣依然動人。對平凡生活有著更多詩意的發(fā)現(xiàn),一顆活潑靈動的詩心在與大自然的對話、與他人的際會中悄然流露。他觀自然,俯拾即是的恰是一片溫柔;他寫人物,字里行間流溢著溫婉多情,讀一讀輯一中的詩名,便覺意趣無限,《初冬的青稞》《天涼好個秋》《清水灣的黃昏》《浪花》(組詩)《嗨!秋天》《溪流》《掌燈的人》……不一而足。海青目之所及,皆成詩意,點燃不同于平庸寫作的火花。海青詩中蘊含的情志緣于一顆赤子之心,源于博大的深情,源自深邃的目光和多年來他的堅持。詩人應該具有一顆敏銳的詩心,體悟沉潛于萬物中的意義,詩人應該具備一種隨時抓住、穿越生命瞬間的能力,將詩歌的發(fā)生以閃電般的速度捕捉。一片花飛、一幀葉落、一聲鳥鳴、一道曙光、一彎溪流、一道光亮、一陣風暴、一顆小星、一個瞬間、一點燈火、一彎月亮、一雙足跡,甚至清晨的夢、遠方的雪線、虛無的心緒、恍然的念頭,等等,無不被海青敏銳捕捉,體察細微內(nèi)里,表達幽微情思。
這些關(guān)乎生活與生命的詩,情思涓涓細流,款款從詩人心底流出,細膩婉轉(zhuǎn)的風格,掩不住仁厚與溫情,顯然與《四千年喇家》(組詩)中沉郁深厚、與輯二“人間正道”中英武豪邁風格劃然有別,情志亦大不相同。前者浪漫含蓄,風流自賞中多了幾分才子氣。后者厚重深沉,慷慨悲壯中盡顯丈夫氣。同是抒情言志,或婉轉(zhuǎn)多姿,或熱烈奔放,字里行間交織著詩人博大、殷懇、多情。因此,海青在創(chuàng)作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力求豐富多彩、風格多樣。一方面,他詩壇諸多流派的有點,一方面,創(chuàng)作獨具風格的詩歌。
宗白華說:“宇宙秩序嚴整、圓滿和諧,孕育著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人們生活在寧靜和雅的天地中,心里卻洶涌著情感的風浪、意欲的波濤。”詩是用空間中閑靜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現(xiàn)時間中變動的情思,詩人需要有對宇宙人生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的把控力。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海青有一顆敏銳的詩心,擯棄世俗的眼光,故而可以做到“空”,那搖曳在云端的愛,夕陽下的靜照,是詩意活力飛動的源泉。而警察生涯和行政工作的交替,以及在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的往來奔走中,他看到更真實的生活瑣碎、人間煙火,故而能體察生活的艱難和生命的不易,能入乎其中。因此,海青詩大多充滿奇特想象和趣味鮮活的特征,他細心體察萬物,把握物我關(guān)系;用愛觀察生活,理解生命意義;用情感受歷史,洞察人性人情。無論是近看,還是遠觀,抑或遙想,海青的詩貼近生活、切合自身、融入深情遠志,增加詩生命張力的同時,展示詩關(guān)照自我心靈、關(guān)照他人生活以及關(guān)照世界的溫情。
海青的詩富有鮮明的古典情韻與現(xiàn)代精神,在此雙重作用下,使得其詩歌本體容量不斷擴張,表現(xiàn)力持續(xù)增強。其詩在思想表達、情感抒發(fā)、精神指向,以及審美趨向皆流露出濃郁人文氣息和古典格調(diào)。他追求語言的優(yōu)美、音調(diào)的流利,在“真實”與“虛構(gòu)”的建構(gòu)中,探尋當代詩的“回歸”之路,把新詩創(chuàng)作帶入到一種自由的審美空間,在精神高度和審美維度上,抒情言志。從而形成他詩歌獨特的鏡像、飽滿的情志和多樣的風格,既有古典美的意蘊,又有現(xiàn)代美的氣質(zhì):情境交融,構(gòu)圖輕靈,節(jié)奏跳躍,音韻流轉(zhuǎn),語言瑰奇。這就是海青在藝上的淬煉,也是一次嘗試與飛躍。
納秀艷,筆名素儒,青海湟中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博士,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詩經(jīng)學會理事,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吟誦教學法高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評審專家。入選青海省“昆侖英才”領(lǐng)軍人才。出版《王夫之詩經(jīng)學研究》《素儒詩選》,主編《國文經(jīng)典》。
人隨著年歲增長,越來越喜歡回憶往事,尤其時長想起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事和有緣的人。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和海青成了微信好友。于是,師生之間的聯(lián)系就多了起來,我也經(jīng)常關(guān)注海青的生活動態(tài)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令人欣喜的是,無論生活如何變化,海青從未間斷過對詩歌的熱忱。大學畢業(yè)后的海青先是做了一名警察,后來又從政。做警察的海青,豪情滿懷,詩歌如旭日彩霞。從政的海青,細膩溫婉,詩歌如明月清風。從故鄉(xiāng)群科走到民和馬場垣鄉(xiāng),變化的是生活空間和工作性質(zhì),然蘊含在靈魂深處的詩意和詩情未曾減損,海青一如既往地以詩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此抒情言志。眼前的這部詩集正是海青近期的情感載體、思想呈現(xiàn)。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經(jīng)》《楚辭》是古典詩歌的兩大源頭,從先秦誕生,詩騷如長江、黃河匯聚萬千溪水,奔涌千載,深刻地影響著華夏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表達。《毛詩大序》提出:“詩者,志之所之,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王國維先生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無論文學代際如何變化,詩歌傳統(tǒng)從未間斷,詩歌抒情言志的功能從未削弱。
海青詩歌最大的特點是回歸詩歌本質(zhì)——詩以言情志。“情志”是詩歌的生命,亦是詩歌的靈魂,這是詩之為詩的本質(zhì),也是詩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特質(zhì)。從詩學傳統(tǒng)而言,詩的情志,指向大我之情志,也就是關(guān)乎他人、天下、家國之情和志。當然,個體小我的悲歡愛恨亦然在其間。詩可以不華麗,但不可無情。情志觀(詩言志)自毛序提出后,后代詩論家踵其武而重事增華,諸如陸機《文賦》:“詩緣情而綺靡”。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詩者,持也,持人情性。”鐘嶸《詩品序》:“至乎吟詠情性,亦何貴于用事?”白居易《與元九書》:“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讀海青的詩,深沉飽滿的情志動人心神,尤其是沉潛于詩中的人文精神,令人欽佩。
詩集名《一顆星》,于細微處頗見深情和志意。在浩瀚的天際,群星閃爍的夜晚,“一顆星”不可謂不小,然一顆明亮的星點綴夜空,自帶光芒,自有深情。夜晚天空的璀璨,正是源自一顆顆星的光亮而匯成。這種于細微中蘊含深情遠志,在輯一“時光清淺”中尤為突出,款款深情與婉轉(zhuǎn)志意格外動人。其中《河流》富有象征意義,海青筆下安靜流淌的河流,必然是一條小河,卻流淌了五千年,如此小河承載著詩人對人生信念的堅守,蘊含著對中華五千年文明追尋:
我們終將隨河流過盡千帆
回首往事種種皆在眼前
抬頭看不到無垠的明天
折戟沉沙后我依然堅信未來
《四千年喇家》(組詩)最能體現(xiàn)海青詩歌沉潛的情志。四千年前發(fā)生在喇家遺址上的地震,是青??脊攀飞系囊豁棿蟀l(fā)現(xiàn),不僅關(guān)于四千年前人類在青海河湟大地上的活動印跡,而且關(guān)乎一場巨大災難??脊艑W者們發(fā)掘的那個用身體護著嬰兒的母親,是喇家遺址的標志,向人們昭示著母愛的偉大,召喚者人性中最溫暖的情感。凡參觀喇家遺址的人們無不唏噓、感嘆。人們站在四千年后的今天,以一個現(xiàn)代人的立場去遙想災難場景與抒發(fā)憐憫,贊美母愛,詛咒災難,不過如此。但是,海青的組詩有著更為深刻的內(nèi)涵和寬大的外延:深沉的生命感受。
《災難降臨的時刻》中,他以赤子之心體會那位母親的疼痛,以生命走進生命的姿態(tài)真切體察災難中人們的悲痛。起句便飽含深情:“懷抱嬰兒的婦女一定很疼”,這里的“疼”不是源自身體的疼,而是個體生命在災難面前無能為力的“疼”。我沒無法想象那“洪水如野獸般襲來”的災難場景,以及“又或者震顫的宇宙讓混沌初開的人不知所措”的情形。但是,當災難來臨時,母愛的力量得以彰顯:“雙膝跪地的時候把大地震得生疼”“高舉的雙手撐不起屋頂?shù)闹亓?rdquo;“來自母親的力量足以銘刻在歷史的巖壁上”。自古以來,描寫母親,贊頌母愛的詩不乏動人心神之作,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婦孺皆知的詩篇,其以細節(jié)刻畫凸顯母愛。然而,海青以情感體察母愛、以生命感受母愛,更令人動容。雖然,那是蠻荒年代里發(fā)生過的災難,但在詩人細膩真切的體悟中,將那位母親的形象塑造出來,并賦予沉痛的生命感。在災難面前,手無足措的母親用雙臂緊緊摟住孩子,用身體護著孩子。這樣的場景,在汶川地震、在積石山地震中復現(xiàn)。歷史與現(xiàn)實在母愛的召喚下,悄然接續(xù)。海青在詩歌中,有意無意間觸及到了人類最本質(zhì)的問題和最偉大的愛——生命和母愛。換言之,海青以生命姿態(tài)走進喇家遺址,與四千年前地震災難中的那位母親對話,以赤子之心感受母愛,體察母愛恒久的溫情。海青擯棄觀者的姿態(tài),以生命關(guān)照人性中最偉大的母愛。他于思接千載、神通萬里中,完成了生命之旅,通過詩歌,將那遠古時期的母愛傳遞:“如果那個口叼水杯的孩童叫她一聲娘該有多好/而這一切,永遠被定格在了災難發(fā)生的時刻/骨頭在歷史的隧洞里穿行了千年/我是在一個深秋的午后遇見/看他們安靜的睡著,永遠不再醒來。”千古人心,情同一理。母愛,亙古不變。喇家遺址,不僅展示母愛的偉大,更彰顯出人類在災難面前堅強的生命力量,最后的掙扎是不屈服的意志,演繹成先民與自然抗爭的精神雕像,盡管,抗爭無效,但精神永存,成為后人追問生命意義的原點。第三首《悲歌》,正是對該問題的回答:
我是站在歷史脊骨上的問路人
在災難中殞沒的先民只有骨頭詮釋著最后的掙扎
終是抵擋不住突然的巨變
演繹了一幕幕動人心弦的悲歌
余我悲后人感懷嘆念
后人感嘆的不止是災難與災難帶來的毀滅,悲嘆個體生命的脆弱,悲嘆人類命運悲劇的循環(huán)。這首詩早于2023年12月18日民和地震發(fā)生,卻令人觸目驚心。四千年后的喇家附近,災難再次降臨,生命再次遭遇摧殘,母愛的力量依然令人動容。人面對災難,感嘆悲劇,不止是慷慨悲歌,應該深思反省,反身求諸己。思考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反省人對生命的態(tài)度,反思人與人的關(guān)系,抑或如何珍惜自己和敬重他人,重視親情、友情、愛情,情感,這是災難給人的啟示。海青是一位有深沉生命感的人,其詩中的情志是最樸素、最真誠的情感和思想:
黃河的悲歌流進禹王峽
回蕩著史前村落遭遇災難的哀思
唱響人性向善的贊歌
喚醒了沉睡四千年的喇家遺址
贊詞中充滿了悲傷的語調(diào)
悲悼史前那場災難中隕落的生命,謳歌偉大的母愛,傳頌人性向善的千古贊歌,這些在豐富詩內(nèi)涵的同時,也加深了情志的厚重感。這是詩人面對災難的覺醒和對災難的叩問,這是災難文學的基本特質(zhì)。
災難敘事,是中國文學的重大命題之一。自《詩經(jīng)》至漢代詩歌,詩人們目睹災難,記錄災難,反思災難,憂患生命。但文學不是呈現(xiàn)災難場景,也不是言說人在災難面前的無助和脆弱。災難敘事首先給人帶來強烈的情緒體驗、心理沖擊和精神緊張感。其次,災難敘事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對人生的意義進行反思,從而激發(fā)起英雄氣概和責任意識。此外,災難敘事具有某種心靈療愈和現(xiàn)實教育意義。由此來觀海青的《四千年喇家》,無論在情志、內(nèi)涵,還是在精神層面,與中國災難文學一脈相承。
海青詩的情志,在詩集中處處流溢。那些對生活點滴描寫中流露出來的生活情趣和生命志趣依然動人。對平凡生活有著更多詩意的發(fā)現(xiàn),一顆活潑靈動的詩心在與大自然的對話、與他人的際會中悄然流露。他觀自然,俯拾即是的恰是一片溫柔;他寫人物,字里行間流溢著溫婉多情,讀一讀輯一中的詩名,便覺意趣無限,《初冬的青稞》《天涼好個秋》《清水灣的黃昏》《浪花》(組詩)《嗨!秋天》《溪流》《掌燈的人》……不一而足。海青目之所及,皆成詩意,點燃不同于平庸寫作的火花。海青詩中蘊含的情志緣于一顆赤子之心,源于博大的深情,源自深邃的目光和多年來他的堅持。詩人應該具有一顆敏銳的詩心,體悟沉潛于萬物中的意義,詩人應該具備一種隨時抓住、穿越生命瞬間的能力,將詩歌的發(fā)生以閃電般的速度捕捉。一片花飛、一幀葉落、一聲鳥鳴、一道曙光、一彎溪流、一道光亮、一陣風暴、一顆小星、一個瞬間、一點燈火、一彎月亮、一雙足跡,甚至清晨的夢、遠方的雪線、虛無的心緒、恍然的念頭,等等,無不被海青敏銳捕捉,體察細微內(nèi)里,表達幽微情思。
這些關(guān)乎生活與生命的詩,情思涓涓細流,款款從詩人心底流出,細膩婉轉(zhuǎn)的風格,掩不住仁厚與溫情,顯然與《四千年喇家》(組詩)中沉郁深厚、與輯二“人間正道”中英武豪邁風格劃然有別,情志亦大不相同。前者浪漫含蓄,風流自賞中多了幾分才子氣。后者厚重深沉,慷慨悲壯中盡顯丈夫氣。同是抒情言志,或婉轉(zhuǎn)多姿,或熱烈奔放,字里行間交織著詩人博大、殷懇、多情。因此,海青在創(chuàng)作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力求豐富多彩、風格多樣。一方面,他詩壇諸多流派的有點,一方面,創(chuàng)作獨具風格的詩歌。
宗白華說:“宇宙秩序嚴整、圓滿和諧,孕育著無盡的生命、豐富的動力。人們生活在寧靜和雅的天地中,心里卻洶涌著情感的風浪、意欲的波濤。”詩是用空間中閑靜的形式、文字的排列表現(xiàn)時間中變動的情思,詩人需要有對宇宙人生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的把控力。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海青有一顆敏銳的詩心,擯棄世俗的眼光,故而可以做到“空”,那搖曳在云端的愛,夕陽下的靜照,是詩意活力飛動的源泉。而警察生涯和行政工作的交替,以及在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的往來奔走中,他看到更真實的生活瑣碎、人間煙火,故而能體察生活的艱難和生命的不易,能入乎其中。因此,海青詩大多充滿奇特想象和趣味鮮活的特征,他細心體察萬物,把握物我關(guān)系;用愛觀察生活,理解生命意義;用情感受歷史,洞察人性人情。無論是近看,還是遠觀,抑或遙想,海青的詩貼近生活、切合自身、融入深情遠志,增加詩生命張力的同時,展示詩關(guān)照自我心靈、關(guān)照他人生活以及關(guān)照世界的溫情。
海青的詩富有鮮明的古典情韻與現(xiàn)代精神,在此雙重作用下,使得其詩歌本體容量不斷擴張,表現(xiàn)力持續(xù)增強。其詩在思想表達、情感抒發(fā)、精神指向,以及審美趨向皆流露出濃郁人文氣息和古典格調(diào)。他追求語言的優(yōu)美、音調(diào)的流利,在“真實”與“虛構(gòu)”的建構(gòu)中,探尋當代詩的“回歸”之路,把新詩創(chuàng)作帶入到一種自由的審美空間,在精神高度和審美維度上,抒情言志。從而形成他詩歌獨特的鏡像、飽滿的情志和多樣的風格,既有古典美的意蘊,又有現(xiàn)代美的氣質(zhì):情境交融,構(gòu)圖輕靈,節(jié)奏跳躍,音韻流轉(zhuǎn),語言瑰奇。這就是海青在藝上的淬煉,也是一次嘗試與飛躍。
癸卯臘月十一日 于西寧
納秀艷,筆名素儒,青海湟中人。陜西師范大學文學博士,青海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詩經(jīng)學會理事,中國語文報刊協(xié)會吟誦教學法高校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成果評審專家。入選青海省“昆侖英才”領(lǐng)軍人才。出版《王夫之詩經(jīng)學研究》《素儒詩選》,主編《國文經(jīng)典》。
很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