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磨一劍? 八旬悟千詩
——序呼巖鸞《包容冰詩歌論》
2022-12-21 16:05:56 作者:陳明火 | 來源:中詩網(wǎng) | 閱讀: 次
陳明火,筆名執(zhí)仗,湖北省鄂州市峒山人。系世界詩人大會、中國詩歌學(xué)會會員,湖北省作協(xié)第五、六屆委員。已出版著作《無鎖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評點》《包容冰佛詩賞異》《包氏佛詩的考索》等十余部(三部中英對譯),主編或編著省級教材《綜合閱讀》等三十余部,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現(xiàn)代詩、文學(xué)評論、小說、散文、紀(jì)實文學(xué)數(shù)百萬字,有兩百余首(篇)譯成英、日、俄、希臘等文字。曾獲《中國作家》2003 年“全國評比”特等獎、希臘作家藝術(shù)家國際協(xié)會2005 年度“歐洲聯(lián)盟杯”獎等多次。另有陳明火詩
風(fēng)停了,就用云
云消了,我用太陽光
太陽光暗了,就用宗教的血
血盡了,就用宗教的骨頭
磨
這是摘自詩人、詩評家呼巖鸞先生(以下簡稱“呼先生”)《新世紀(jì)詩選·磨劍》中蘊含象征、隱喻與暗示等手法的詩句。我想,《磨劍》一詩中的藝術(shù)的“磨”力與生命的“磨”勁,用于呼先生所精心撰寫的《包容冰詩歌論》一書是再好不過了。已位列耄耋之年的呼先生從2008年11月品評了詩人包容冰的“二十首詩”(即《隨緣于塵世凈土:就是詩歌舍利》)起,時至今日可謂“十載”(即近11年),“磨”出了七十萬字左右的一本沉甸甸的《包容冰詩歌論》。這就是說,此書的七十余篇研究成果盡是呼先生在“八旬”(即在八十歲左右之年齡段),慧“悟”了詩人包容冰的近千首佛禪之詩,這不能不讓我們肅然起敬。因受詩人包容冰為呼先生《包容冰詩歌論》一書作序之誠約,我在十分敬重呼先生用心光、佛光和詩光磨砥刻厲之時,欲漸次深入地探訪《包容冰詩歌論》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以便將呼先生的穎悟絕人之處盡力地搬至讀者的面前(只恐筆力不濟,難有美芹之獻)。
一、宏大把控中的一個“境界”或“新境界”的認(rèn)定。
詩人包容冰已出版了六部詩集,其中五部(有四部為上下集)的序言為呼先生所作。他先后寫下了《凈土的神示 塵世的詩歌》(2009年9月17日)、《現(xiàn)世幸有一心明——序舍利詩集<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2013年12月12日)、《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 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序<覺行慈航》(2016年10月25日)??梢哉f,呼先生的這三篇長序是《包容冰詩歌論》一書中所有評論的重中之重,可謂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能的藝術(shù)世界,即盡力地完成了宏大把控中的一個“境界”或“新境界”的認(rèn)定。
呼先生的第一篇序《凈土的神示 塵世的詩歌》,認(rèn)定了詩人包容冰在“神、愛、苦難這三種推動詩歌的力量”之“神示”與“詩歌”高度融合中的“境界”。
《空門獨語》(上下冊,共分四輯:第一輯《空門獨語》、第二輯《閑言碎語》、第三輯《禪心俗語》、第四輯《長話短語》)。呼先生抓住了詩人包容冰為佛者詩者,所寫的“塵世的詩歌”自然離不開“凈土的神示”之要旨,便自如地游走于神佛與人間,覺得第一輯《空門獨語》中的“佛,一個巨大的意象”,有“詩人與佛對話”;第二輯《閑言碎語》中的“佛和禪和人,看著近處”;第三輯《禪心俗語》中的“禪,是一個靈妙的隱喻,詩人在禪定中對‘色相’和‘行’的頓悟或漸悟”;第四輯《長話短語》的“佛和禪和人,看著遠方”。在呼先生融“凈土的神示”、“塵俗的詩歌”之一種至高的“境界”里,詩人包容冰的詩歌在盡情地“對世界訴說”,一如海德格爾在《詩人何為》中所言,詩人生逢貧乏的時代,必須吟唱著去追尋遠逝諸神之蹤跡,在世界的黑夜里言說神圣。依呼先生的理解,《空門獨語》有了“詩神和佛祖在舍利的眼中是合二為一體的”,也就充滿了極為強烈的訴說欲望,將詩人包容冰要說的心靈之語全都說了出來:“有些話可以給世界說/有些話可以給一個人說/有些話可以給靈魂說/有些話可以對誰都不說”(《禪心俗語·77》)……對此,呼先生用歸結(jié)性原理點明:“《空門獨語》把詩人要說的話全說出來了……展示詩人十多年中磨礪出的質(zhì)地優(yōu)良的語言”——此種“展示”里,我以為呼先生似乎故意埋藏著一些不需要說破的高明,即詩歌離我們很近,是我們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可讓我們?nèi)ツ仄肺丁?br /> 呼先生的第二篇序《現(xiàn)世幸有一心明——序舍利詩集<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認(rèn)定“心是佛國和人間最宏大的一個大詞”、“心是人間最宏大的大詞”:“心”能放射光芒,進而純潔心靈,提升各自的精神境界。
詩人包容冰《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上下冊,共四輯:第一輯 寡欲:內(nèi)心光芒、第二輯 清靜:菩提流蜜、第三輯 彼岸:回歸本性、第四輯 長調(diào):生死梵唱)。呼先生覺得包容冰詩歌“幸有一心明”:詩人在詩歌中“已經(jīng)把‘心擦得和鏡子一樣明亮’”(《佛,沉默的圣哲》),并向佛說“一首詩,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疼痛中誕生”(《2012年之夏:感慨》),“心是佛國最宏大的大詞,是數(shù)萬卷佛經(jīng)的主題詞”、“心是人間最宏大的大詞,是人類各種語言的主題詞”。這里,呼先生的用意是十分清晰的,就是想突出詩人包容冰“把佛國的菩提心和人間的良心統(tǒng)攝,迎入自己的飽含現(xiàn)代人文理念的一顆心,并注入滋潤和慰藉生活的藝術(shù)美學(xué),形成自己的詩心”。而后,再讓“佛的菩提心,人的良心,詩人的詩心,三心合一的心”放射無限量的光芒。呼先生為了實證詩人包容冰每一首詩的內(nèi)心都在放射光芒,特意從六個不同的層面向廣大的讀者依次推出了“苦難詩篇和信仰詩篇:舍利走了一條坎坷而光芒的路”、“災(zāi)難詩篇:舍利走過災(zāi)難叩響天堂的門環(huán)”、“死亡詩篇:一個學(xué)會了生也學(xué)會了死的人吟誦生死的同聲禱語”、“人境詩篇:舍利佛眼中的人間萬景萬象”、“像土地一樣的真實性和神性美使舍利詩歌成為史詩”、“舍利詩歌向經(jīng)佛學(xué)得詩藝詩技”等。
對于包容冰詩歌中的“一心明”,呼先生的解讀是耐人尋味的。他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蕓蕓眾生從詩人包容冰詩歌中獲取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
內(nèi)心的黑,是一扇窗
內(nèi)心的白,是另一扇窗
黑白相間,是非同尋常的門
我在明亮的思想里找一點黑
在黑暗的世界里尋一絲白
摁亮內(nèi)心的光芒
——舍利《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
呼先生的第三篇序《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 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序<覺行慈航>》,開門見山地確認(rèn)了一個佛者、詩者包容冰的“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解深密經(jīng)》)的“新境界”:
因為前三部詩集每部都有各自的思想與藝術(shù)境界,這第四部詩集《覺行慈航》在佛教義理的弘揚與佛教美學(xué)的表現(xiàn)上,再次達到了嶄新的境界。對詩歌的新境界自然有話要說,不說或說了不說完有點對不起佛教詩人與佛教詩歌……
《覺行慈航》,共四輯(第一輯 覺行慈航、第二輯 明因識果、第三輯 如是我聞、第四輯 光壽無量)。呼先生在近兩萬字的序文里,為了證明“中國當(dāng)代著名佛學(xué)詩人”的“新境界”,著重禪釋了“三重意義上的境界:字源、佛語與詩藝”:一是境界的漢語字源意義:強調(diào)了“境界合一”,“新境界就是指人或事所處所有的新水平,新高度,新成績”;二是境界的佛教佛法意義:指明了“學(xué)佛人覺悟程度”與“作于現(xiàn)代人間佛教,期于與時俱進新境界”;三是境界的詩歌詩藝意義:或“寓情于景,思與境諧”,或“以‘透徹之悟’寫出相中境界”,或“在真景物真情感的表達中達到新境界”。鑒如此,呼先生從兩個重要方面論述了“梅川居士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自覺覺他,自悟悟他,自度度人,共走凈土之路”、“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佛教深密法境和佛教美學(xué)圓融一體的文字般若”,繼而旗幟鮮明地點明詩人包容冰“是現(xiàn)代漢語白話佛教詩歌的主要寫作者與推動者”,是“站在佛教詩歌的新境界上,各流派詩人站在各流派詩歌的新境界上,他們都是中國當(dāng)代的優(yōu)秀詩人”。與此同時,呼老覺得佛者、詩人包容冰與其他的“優(yōu)秀詩人”有不同之處——只因走過覺行長路的舍利已經(jīng)看見了一張白紙上有佛經(jīng),有佛詩,若是讀懂了,就能進入一種“新境界”:
人與佛究竟有多遠
一張白紙的厚度——
一念迷,眾生
一念覺,佛陀
是啊,呼先生對包容冰詩歌之“境界”或“新境界”的認(rèn)定,不僅僅是三篇序言,在其他的篇目中亦如此。如《詩人舍利的阿彌陀佛世界》,是一個“阿彌陀佛的世界”,“也發(fā)光回向在他的個人的修持中”,即內(nèi)心的“世界”。這佛與人的兩個世界的高度融合,就是一個“新境界”?!洞蛩榘菸锝痰氖?,建立精神信仰的圣殿——讀<空門獨語>之<空門獨語>》的“精神信仰圣殿”亦是一種精神的最崇高之“境界”。因為“《空門獨語》詩性思維所得到的佛法正果,只是舍利世界觀的一部分。他的世界觀主要部分仍是科學(xué)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人人文意識。作為佛詩,《空門獨語》是把佛法的經(jīng)義要論作為觀察塵世的認(rèn)識論工具和詩歌藝術(shù)的詩意詩境的”?!栋察o:佛、佛子和梵唱詩人的妙境——讀舍利<為了安靜>》中的“妙境”,因“安靜是佛的妙境”、“身為佛子的梵唱詩人舍利,熟讀佛經(jīng),深知佛之安靜境界的妙用真趣”,認(rèn)為“寂靜是一種最大的享受”(《拈花微笑》)。故而,這種神圣的“妙境”之中,既有佛與人的“境界”或“新境界”,亦有詩藝的“境界”,即詩境、佛境。
二、“異同比較法”中的一個巨大的意象——佛。
“佛,一個巨大的意象,詩人與佛對話”(《凈土的神示 塵世的詩歌》),這是呼先生品味包容冰詩歌的獨特的意覺。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圍繞著包容冰詩歌中的“佛”,呼先生卻在二十余篇筆力獨扛的評論里善用了比較文學(xué)中的“異同比較法”。
呼先生的二十余篇評論,以“一個巨大的意象——佛”為主軸,在各種不同的比較時善用了“異同比較法”,留下了眾多不可磨滅的典型“實例”。比如文題基本相近的《杜甫 里爾克 舍利:三首佛詩》《開得蒙 惠能 舍利:信仰詩篇千年萬里的呼應(yīng)》《孫靜軒 王耀東 舍利:三首關(guān)于佛教的詩》,其“異同比較”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
《杜甫 里爾克 舍利:三首佛詩》,是從佛詩思維(含精神信仰、宗教情結(jié)、詩歌創(chuàng)造的血肉關(guān)系)進行不同的比較。唐代詩人杜甫的佛詩,在苦難中追尋禪:“漸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游龍門豐先寺》);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佛詩,對另一個上帝的質(zhì)疑:“因為那個什么把我們拽到他跟前/幾百萬年來一直在他身上盤旋”(《佛》——綠原譯);當(dāng)代詩人舍利的佛詩,用佛法復(fù)述、解讀、改善眼下的生活:“于是/就發(fā)起救一切苦厄的菩提心/來到多災(zāi)多難的人間”(《讀經(jīng)雜記·1》)。有了這一前提,呼先生覺得杜甫、里爾克、舍利“寫出了三個不同的佛”:即三個詩人的佛詩對佛的視覺是不同的,對佛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對佛詩中的佛立足的現(xiàn)實不同。他們?nèi)齻€人盡管有諸多的“不同”,但都是佛之“藝術(shù)宗教的信奉者、踐行者”。于是,就有了《讀經(jīng)雜記·10》中舍利式的一種苦苦思索后的發(fā)問:
天堂地獄在哪里
餓鬼和畜生在哪里
我在經(jīng)堂的后花園
面對一池蓮花發(fā)呆
此刻,誰能看到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的境界
在《開得蒙 惠能 舍利:信仰詩篇千年萬里的呼應(yīng)》一文里,呼先生認(rèn)為,“無詩不宗教。詩助宗教創(chuàng)建。宗教助詩和詩人成長”——引出了英國七世紀(jì)基督教詩人開得蒙、中國七世紀(jì)唐代禪宗六祖惠能、中國當(dāng)代佛教梵唱詩人舍利,并對他們?nèi)?ldquo;強烈純正的信仰,卻有著歷史性的呼應(yīng)”進行了同工異曲的全方位的比較:基督教詩人開得蒙的“我如何要做奴隸?/我如何要為主人服役?/我雙手能創(chuàng)造奇跡,/更高的寶座我也能在天上建立。/那為何要在他面前卑躬屈膝?/為何要向他乞憐做奴隸,/我本來可以像他一樣做上帝”的“悲壯詩歌”,忠實地“貫徹了基督教民主平等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反抗英雄的形象”。禪宗六祖惠能與開得蒙所不同的是,一心信仰佛教。呼先生稱之為“是真正的詩人”。惠能最著名的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可謂“說透了佛理,使佛教‘唯心’的思想得到了藝術(shù)上的生動體現(xiàn),使佛教‘即心即佛’‘頓悟成佛’的法門借助勸喻力強大的詩歌自然無礙地進入人心,起到把佛性歸于人性,把人變成佛,即世間求解脫的作用”。當(dāng)代詩人舍利與開得蒙、惠能一樣,“有著發(fā)自靈魂深處的宗教感悟、宗教感情和宗教體驗”,“具備天賦的宗教智慧和天賦的詩歌智慧”。他已經(jīng)“深入佛義的核心”,“佛教玄理已和詩人的語言共生一體,神和人一起走在人間”,讓佛在詩的背后說話,即“佛在語言后面說話”。詩人包容冰在《感慨良多》中是這么說的:“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說話的人太多/聽話的人太少,太少/要說,就給會聽話的人說……”對此,呼先生結(jié)合自己已知的佛經(jīng)要義(據(jù)介紹,為了更好地研究包容冰風(fēng)格各異的佛詩,呼先生先后通讀了佛家及諸子百家無數(shù)的經(jīng)典)與獨到的慧悟作了如下的發(fā)掘,可謂讓人如夢初醒,頓覺包容冰的詩句與評者的文句之蘊含是無限的:
事關(guān)話語的困境和危局,只有借助佛理才能解脫和突圍。舍利“有話要說”的話是什么呢?是《金剛經(jīng)》中“持此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的話……“說話的人太多”,魔羅們已經(jīng)說了太多的如《楞伽經(jīng)》所揭露的騙人的話……“聽話的人太少,太少”。像《法華經(jīng)》所說三請佛祖說話傳法而生大歡喜的人已經(jīng)沒有了……“要說,就給會聽話的人說”。哪些人會聽話?說給哪些人聽?《法華經(jīng)·譬喻品第三》列舉了十種對他們說話宣講佛法,他們也會聽話的人……
《孫靜軒 王耀東 舍利:三首關(guān)于佛教的詩》,意在從“佛教”的一些異同點進行比較。依呼先生佛性及詩性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的“各個不同”:孫靜軒“你扭動著窈窕的身段/似乎要翩翩起舞/突然,又陷入神秘的沉默”的《媚態(tài)觀音》,在詩人非凡的想象之中,讓觀音菩薩的石像成了思凡的妙齡少女,并從石雕觀音身上看出了“叛逆的媚態(tài)”之自由;王耀東“即使你走向千里沒有駝騎/也能凈化你終生的混沌/阿彌陀佛彌合了創(chuàng)傷/光明永遠在前”的《塔尓寺之光》,放過了一般詩人通常不可避免的對塔尓寺風(fēng)景的獵奇式描繪,而全力記下了“人與佛心印心證的心路歷程”;舍利“記住的,唯有十方寺傳來的法音/與我相伴,像一副良藥/治好了我殺盜淫妄酒的病根”的《那天走了一趟仁壽山》,或于樸素的自我敘事中說出重要的佛義,即“菩薩的佛教真理”。這樣,孫詩“視菩薩像為異想,寫詩翻案,然而并不毀佛謗法”;王詩“行于佛山佛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佛教仰視尊崇”;佛門中人舍利“在家學(xué)佛修心,以佛心寫詩三部五卷,佛思流芳,詩就是當(dāng)代詩歌中別開生面自創(chuàng)一體的新偈頌了”。呼先生在品評了《孫靜軒 王耀東 舍利:三首關(guān)于佛教的詩》之后,搬出了自我內(nèi)心的體驗向世界發(fā)聲:“佛是中國人的朋友,在詩人中沒有一個敵人”。
“佛詩”、“信仰詩篇”(含“宗教感悟、宗教感情和宗教體驗”)、“佛教的詩”,均是圍繞著“一個巨大的意象——佛”進行不同的比較。這種多視角的比較還體現(xiàn)在其他的評論文章之中。如:《古代和現(xiàn)代,佛詩和禪詩:以舍利和雷默為例》的“在中國,佛詩比禪詩早出現(xiàn)五百多年”、《嚴(yán)辰和舍利:閉關(guān)的比丘尼和念佛的老農(nóng)婦》的“念佛是自救的唯一途徑”、《悉達多太子戒絕色欲成佛與梅川居士忍苦忍辱向佛》的“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教咒語與舍利咒語》的“念經(jīng)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教高僧的自恣和佛教詩人舍利的自恣》的“學(xué)佛須自恣,排障清路,暢通無阻”、《<景德傳燈錄>十個關(guān)鍵主題句與包容冰佛詩的感應(yīng)證悟》的“一燈能除千年暗”、《宗教之鳥與宗教詩之鳥》的“仿佛,我也是一只鳥”、《舍利居士的一首禪詩和蒼雪大師的一首禪詩》的“不見禰衡三撾鼓”與“煙嵐,送來草根和泥土的香味”、《明本大師的天目山,舍利居士的天目山》的“萬事萬物都在聽經(jīng)聞法”、《苦僧詩人周夢蝶的<十月>和梵唱詩人舍利的<吹煙>》的“是的,沒有一種笑是鐵打的”與“眼含悲憫的淚水,一言不發(fā)”、《舍利和猞猁的雙向異化》的“我不再吃你”、《“兩頭”說:古禪師 余光中 王愛紅 包容冰》的“生,如果是一道哲學(xué)的名題,/那么,死更是一道哲學(xué)命題”、《古代禪詩和當(dāng)代詩人包容冰與王立世的夾縫與無縫塔》的“夾縫里的草彎著腰”與“我卻悟出了冬天的內(nèi)涵”、《古代禪師和當(dāng)代居士舍利的‘十二時’》中的“平旦寅,狂機內(nèi)有道人身”與“晚禱的鐘聲,警醒多少迷路人”、《吃茶去:禪師語錄茶話和舍利佛詩茶話》的“瓶有傾茶意,藍中無一甌”與“一杯清茶照亮淡泊的人生/一杯清茶里找到真理的源頭”等……
呼先生在“佛”之具象與抽象之間悟出內(nèi)在的隱秘的詩思之鏈,從而讓我們在一種超常的“異同”比較之中勾起靈動而豐富的聯(lián)想。
三:“系列組合”中的一個非限制時空的藝術(shù)感受力。
有人說,世上所有的驚喜和好運,都是你積累的溫柔與善良。信然!呼先生在近年來(即從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先后推出的“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已有十篇了。這些異彩紛呈的長篇大論,都是呼先生“積累的溫柔與善良”后所寫。呼先生的“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可說是較為完整地展示了“系列組合”之一個非限制時空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這個富有特殊意義之“力”,全面地凸顯了包容冰詩歌中佛禪要義及詩藝之魅“力”,同時,也全方位地凸顯了呼先生探究品評包容冰詩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慧“力”。若是將呼先生的十篇“系列組合”再進行一次縮小版“組合”的話,我們可以將之分為“美景”“環(huán)保”“情誼”“愛情婚姻”“故鄉(xiāng)”(含苦難、災(zāi)難、饑餓、親人等)……
先談“美景”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稑非裁谰吧瞎P端——包容冰人間搜尋記之一》。其“樂遣美景上筆端”,是化用了魯迅先生“敢遣春溫上筆端”(《辛亥殘秋偶作》)所組成的新句,有一種推陳出新后的厚重感。“樂遣美景”中的一個“樂”字,便將詩人包容冰擅長描繪并感受詩中“美景”之魅力置于讀者面前。如描寫家鄉(xiāng)岷州大地的一些詩篇《官亭之?!贰抖缮接鲇辍贰朵髦椤贰赌戏宸e雪》《東坡晚照》《龍?zhí)队吃隆贰动B藏長虹》《西嶺晴云》《北岸溫泉》等。呼先生亦善于在“樂”字上下功夫,“樂”將詩人包容冰在詩中使用的隱喻、通感、暗示、象征等技法,包括傳統(tǒng)詩詞的賦陳描狀、情景相生等“上筆端”,讓我們在包容冰的現(xiàn)代風(fēng)景詩中流連忘返。只因呼先生悟覺詩人包容冰“寫新體十景詩把舊體詩中大量‘景語’‘情語’‘麗語’‘豪語’‘宏語’作為底蘊而不露,更注重把自己的個性感情以現(xiàn)代技法與白話典雅語言呈現(xiàn)十景時代風(fēng)貌。他的詩歌的著眼點是當(dāng)代人的,能和當(dāng)代人對風(fēng)景的著眼點一致,因而實現(xiàn)了風(fēng)景詩與風(fēng)景的珠聯(lián)璧合,讓岷縣存在于美景美詩的山河大地上。熱愛產(chǎn)生風(fēng)景,也產(chǎn)生風(fēng)景詩”。當(dāng)然,也產(chǎn)生了滲透佛悟禪心的風(fēng)景詩名句名段:
晴朗無云的天空
偏偏西嶺有云
西嶺的云五彩繽紛
有時翻江倒海
那里也許有我們凡胎肉眼
看不到的群龍聚首
——《西嶺晴云》
水中的月亮
望著天上的月亮
好像心事重重
一個詩人獨立寒秋
消遣淡淡的清愁
——《龍?zhí)逗圃隆?br />
次談“環(huán)保”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呼先生在《一花一鳥一青稞:環(huán)保詩歌——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三》一文里,對詩人包容冰詩歌中的“環(huán)保詩歌”作了一番探究,感受了“朝朝夕夕生活在岷縣土地上的當(dāng)代著名詩人包容冰,以此一隅的山水草木莊稼為基地為對象,寫出了柔情萬種又悲壯雄渾的環(huán)保詩歌”。“環(huán)保”,是現(xiàn)代人所應(yīng)看重的“環(huán)境污染”“空氣污染”,亦包括“人心污染”的一個十分重大的議題。呼先生沒有從司空見慣的“環(huán)保”問題入手,而是從詩人包容冰的“一支曼妙悅?cè)说?lsquo;花兒’式的田園牧歌”,把岷縣自然環(huán)境的可愛的一面娓娓道來,從而暗暗地凸顯了詩人包容冰“環(huán)保詩歌”的潛在的價值和詩藝的感受力:“岷縣的藍天多么潔凈,空氣多么透明”“鳥兒歡樂的鳴叫”“詩人也是一只鳥,坐在會場的最后一排,聽到有鳥在叫他在鳥類中的姓名”……當(dāng)然,詩人包容冰也不回避重大的自然災(zāi)害對環(huán)境的破壞。岷縣突遭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詩人包容冰強抑悲痛,寫出了若干對環(huán)境災(zāi)害反思的詩篇。呼先生認(rèn)為詩人包容冰“把近百個災(zāi)難的特寫鏡頭放大,大到足以籠罩人的全部身心,倒逼人們?nèi)ニ伎忌胶槟嗍鳛?zāi)難和毀林濫墾水土流失、人類貪婪過度消耗資源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開示人們畏因懼果,斬斷因果鏈條,實現(xiàn)平安常在”。由此可見,環(huán)保詩歌在于感恩泥土,敬畏自然,以期達到讓綠色環(huán)保中的泥土與自然用所有的美麗服務(wù)于人類(不危害人類)之愿景。
三談“情誼”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对娙饲檎x詩花繁——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四》,采用了點與面的描述與評點的方式,真實地感受了包容冰與詩人們的深情厚誼。呼先生以自己是進入詩人包容冰的“情誼”詩歌最多者之一為重點,用例證表明詩人包容冰的“情誼”是十分深厚的。如“等待了三十年,為什么分別在即啊”(《雨中送呼老》);“在紛紛出籠的十萬言評論里/潔身自愛,獨攬一懷清風(fēng)明月/鑲嵌內(nèi)心空曠的寂寞”(《不再有人向我獻出他的淚水——兼致呼巖鸞先生》);“鶴發(fā)童顏的呼巖鸞/敏銳的目光洞察世界/真誠的情懷高過天堂/敬一杯酒驗證佛的能量/敬兩杯酒觀看地球在膨脹”(《蘭州,詩人聚集的天堂》);“呼巖鸞獨自一人走在岷州的大街小巷/詩情激蕩,詢問當(dāng)歸黃芪的行情”(《描述:生命流程》);“遙想七十有五的呼巖鸞老人……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深圳、蘭州/照耀著我的詩歌/慰藉著青燈黃卷的靈魂”(《回首:蒼茫歲月》);“知音真的難覓啊,可誰知/那些珍貴的手稿,流淌著你/溫?zé)岬难曳嫉暮?,菩提的?rdquo;(知音難覓——致呼巖鸞先生)……呼先生覺得詩人包容冰的友情詩,“就是一幅幅詩人歡喜相處的留影了”。他與包容冰“真正是名至實歸的忘年交”。當(dāng)然,還有數(shù)以百計“感情常新”的詩人,如《送朱泉雨》《北方有佳人——致雪瑩》《摘紅三葉的伊人》(女作家雅蘭)等遠近聞名的文朋詩友……
四談“愛情婚姻”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呼先生在《美好愛情的精神追求與婚姻家庭的苦難擔(dān)當(dāng)——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五》中,感受了包容冰愛情詩中揮之不去的愛情與婚姻的色彩、氣味與聲音。一是“一個少女在山嶺上,一個少女在高原上”——前者,漢族的“神秘的阿霞,走著山路走進包容冰的詩歌,最后成了陽光謎”(《二月初二說往事》);后者,藏族的“卓瑪,走過你炊煙裊裊的氈房/你認(rèn)不清我是三十年前戀你的少年”(《高原之暮》)。呼先生說,兩個少女“在詩歌中總倩影隱約,十三年后三十年后的迢遙里,有效地安慰一個孤獨的詩人”。二是“一個青年走在牛拉的婚車前面”,“心熱地像一盆炭火,把世界烤熱/車鈴叮當(dāng),山野靜寂/微笑的太陽舔著我冰冷的鼻尖”(《描述;生命流程· 22》)的迎親的敘事抒情里,呼先生感受到了“少量語言勾畫少量事物,少量語言鉤沉少量心理”,“擴張了詩歌的力量”。三是“一個人在為一個人哀傷”——呼先生感覺到“丈夫在一種大愛之中為妻子年老珠黃的受難哀傷”,以顯情真意切:
點一支蠟燭,吹滅四十年的狂想
在深夜,一個人在為一個人哀傷
大風(fēng)揭過秋天的蓋頭
衰敗的事物露出了脊梁
天色漸暗,暮色蒼茫
南飛的孤雁凄愴的鳴叫
打濕我獨處陋室的想象
——《暮色情歌》
五談“故鄉(xiāng)”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故鄉(xiāng)”是一個大概念,更是一個巨大的象征體,它所包含的應(yīng)是很多很多的。呼先生針對詩人包容冰詩歌中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感受到了《人間詩人包容冰的災(zāi)難詩篇:救災(zāi)拔苦——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二》:“災(zāi)難的重量誰也無法承擔(dān)/壓垮人類的文明,甚至到死/也不知什么叫過錯”(《災(zāi)難的重量》)——已經(jīng)“都變成了他詩篇上一個個深深的傷口,流下的鮮血聚成災(zāi)難的重量,詩人提秤稱重”。另外,在《家譜中動蕩著祖父和父親的當(dāng)歸的暗香——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七》里,呼先生覺得“詩人包容冰結(jié)構(gòu)龐大的家族敘事,在骨筋相連的血肉抒情中展開”;在《童年饑餓的記憶——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七》里,悟到了包容冰“‘童年的饑餓’是一個神圣的主題……他的詩是寫在身心饑餓的烙印上的,印證他一生的入世作為,人文價值取向與詩歌的創(chuàng)作旨意。‘饑餓’具備特殊的神秘力量。‘饑餓’的懸崖邊,那邊的人墜落,這邊的人上升”;在《溫暖地呼喚著岷州山川村鎮(zhèn)的名字——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八》里,呼先生品讀著包容冰的詩中“分布著和詩人有臍帶經(jīng)絡(luò)關(guān)聯(lián)的一切地方”“由于詩人傾心傾情的投注,地名的詩性含量一掂即知其厚重其廣袤”;在《岷縣那些已走和尚在但俱不消逝的人們——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九》里,呼先生感知包容冰的“詩歌中的人物多是岷縣人,及于天上人間天神地祗與人間味……皆被詩人皮髓透視,有了形而上哲思性、仙道味”;在《以岷縣為中心,離開岷縣又回到岷縣——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十》里,呼先生體味到包容冰“遠方以遠/我的腿子再長/也無法丈量”(《遠方以遠》)時“聽到了詩和遠方在召喚”,并贊美“包容冰是有福的,進進出出,永遠在故鄉(xiāng)”……
呼先生感受包容冰詩歌“系列組合”的傾情而為之“力”,不受時空限制的思維之光芒隨時可如一輪穿透層層云霧的新陽噴薄而出。
四:條分縷析中的一個能讓好作品潛進“內(nèi)心的深海”。
卡夫卡曾說,一本書必須是一把冰鎬,砍碎我們內(nèi)心的深海。呼先生在研究詩人包容冰的詩歌時,深知只有將手中之筆變成“冰鎬”,才能讓好作品真正潛進“內(nèi)心的深海”。一篇《天地間滿是佛偈禪詩——再讀舍利<空門獨語>之<閑言碎語>》,呼先生直言:“《閑言碎語》收詩64首,直指人間大事小情,百千眾生。名為閑言碎語,實是佛偈禪詩。前者是外形,后者是內(nèi)核。閑言碎語一出,天地間滿是佛偈禪詩”。而后,呼先生拿起藝術(shù)的“冰鎬”漸次(即條分縷析)發(fā)掘出詩歌的無限寶藏,讓我們“走向心靈的深處”。
呼先生對《閑言碎語》條分縷析的角度是不盡相同的。第一個角度:《閑言碎語》呈現(xiàn)的禪定狀態(tài),呼先生認(rèn)為舍利的“禪定狀態(tài),不一定是佛教徒傳統(tǒng)的坐禪——結(jié)跏跌坐,可以是獨處靜室,也可以是長時或一瞬任何行為活動”。比如《靜思默想》一詩,“在自然力的感悟和佛理的指引下,‘找到迷失的自性/最終到達圣賢們飲茶賞花的天堂’,此詩意境悠長,處處禪意”。第二個角度:《閑言碎語》探尋了人性。呼先生說“舍利通過探尋以‘人’形存在的‘我’的本性來探尋人的本性的”。如“《人生況味》勘破人生的生老病死愛別離五苦,苦中見道。在《靜思默想》中,舍利悟到了自己的前世,這是他的來處:‘我前世種了五戒十善的善因’,能在今世享受福慧;但‘今生的造作’有‘五無間業(yè)’的業(yè)障,‘來生到哪里去投胎’”。第三個角度:《閑言碎語》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如“《修遠》里有一個舍利的新世界,詩人先是聲討了現(xiàn)時世界的千般丑惡:‘生為人身,七情六欲熾盛似烈火/刻不容緩的妄念與謀算/憤怒和嫉恨/在這裟婆世間/佛眼中的六道眾生/我的同類——/飲食男女們,面對你/一種悲愴油然而生’”,后是“在悲愴中發(fā)生了對新世界的渴望‘你是人間仙境/凡夫可望而不可即’”。第四個角度:《閑言碎語》對佛教的追求和實踐。呼先生覺得“詩人(包容冰)靠近真理了:“他把肉身當(dāng)成‘靈魂棲息的匣子’,已經(jīng)能夠開始擔(dān)憂‘匣子壞死后/我到哪里寄宿’(《無題》)。不顧困苦和憂愁,詩人照原路走下去:‘研讀佛陀的經(jīng)典/不斷打消執(zhí)著和妄念/走在真理的路上’”。第五個角度:《閑言碎語》施放大慈悲情。呼先生認(rèn)為“詩人舍利的慈悲是廣闊的,向著自己的親人,向著一切有情的眾生,也向著非情之物”?!堕e言碎語》,有了這么五個角度的探究,便能讓我們體悟到詩人舍利詩歌中的“閑言碎語”盡是養(yǎng)育“佛偈禪詩”的藝術(shù)的“深海”。
呼先生在探究《禪欲以詩歌改善人生——再讀舍利詩集<空門獨語>之<禪心俗語>》時,盡管整篇文章用的是條分縷析(即1——5部分)的方式,但卻在第二部分《<禪心俗語>是一篇一萬里道路悠長的長篇祈禱詞》里既做到了條分縷析,又采用了回環(huán)往復(fù)(即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結(jié)構(gòu)方式。呼先生說:“舍利的祈禱詞有四個莊嚴(yán)的主題:懺悔、感恩、拯救、祝福”:其一:唯覺悟者懺悔。舍利“從佛陀的笑聲里”(N0.54),看到了真我而心存感激。一想到佛就萌生了一種幸福感:“而今幸聞佛法/堅定不移”(N0.82)……呼先生感嘆道:“一百首《禪心俗語》,一路讀過,綿綿不斷的心曲,都是一個覺悟的詩人的感恩之音”。其二:唯懺悔者感恩。與其一的“唯覺悟者懺悔”相比,其二“唯懺悔者感恩”可謂循序漸進了一層。呼先生選了幾句韻味悠長的詩句“圣賢讓我背會的偈子/進入詩歌”(N0.41)“你的不幸就是佛的悲哀”(N0.45)……這就是說詩人舍利在佛祖面前懺悔了,感恩了,如釋重負(fù)了。其三:唯感恩者拯救??吹贸?,呼先生承接了前文的“覺悟”“懺悔”“感恩”,推出了更上層樓之“拯救”,亦含“祝福”。呼先生說,“詩人舍利根據(jù)佛之藍圖,用詩歌建筑人間天堂。他‘取下針尖的一滴血/取出內(nèi)心的一滴蜜’(N0.19)建筑。他為‘苦苦菜喂大的童年’(N0.44)建筑。為‘臉黑得像鍋底’(N0.97)的父親和‘陽婆婆把你的臉/撫摸成褶皺縱橫的茄子’(N0.57)的母親建筑。為‘旱象如扯大旗’下的‘為生活所累的農(nóng)民兄弟’(N0.93)建筑”……這樣,呼先生站在詩歌的高地來了一個一言以蔽之:
唯懺悔者感恩者拯救者祝福者的祈禱詞,才能被諸佛陀和眾生們聽見。祈禱者和他身后的眾生就有福了。
在《舍利詩歌的佛教語言》一文中,呼先生就舍利詩歌大量移植佛經(jīng)語言,采用了“點式”的條分縷析的探究方式。文中首先提到了“空”“空門”“海水”“心”“佛光”“回家”“佛和人”“佛經(jīng)。佛寺。佛塔”“魔”等。對于“空”,呼先生是這么悟覺的:(舍利)“不是為空而空,而是騰空凈土,在十惡五欲三毒皆空后,建設(shè)精神上的和諧社會于極樂世界。舍利詩歌是對‘不空’的懺悔詩,也是對‘空’的贊美詩”。比如,“空”——佛教以“空”為核心,《心經(jīng)》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以詩寫空”,如“兩手空空”(《低處行走》)“八萬四千劫而空”(《2012年,誰言世界末日》)“空茫的時光”(《用回憶打發(fā)空茫的時光》)“人生短促萬事皆空的道理”(《描述:生命流程》)。緊接著,呼先生還就舍利詩歌中常見的“空門”“海水”“心”“佛光”“回家”“佛和人”“佛經(jīng)。佛寺。佛塔”“魔”等一一進行了不同的解讀。
呼先生解析詩人包容冰詩歌的“條分縷析”是不拘一格的。在《對舍利一首生日詩的三種解讀》中,認(rèn)為此詩可為“人世間詩歌”:“‘在冬天的夾縫里尋找溫暖’,就是在感覺不適的現(xiàn)實中尋找或可茍存的理想”;可為“佛教詩歌”;“在人世間有‘冬天蒼白的夾縫’,佛教徒的夾縫。是五濁惡世與西方凈土中間的夾縫,是十善于十惡的夾縫,是利根與一闡提之間的夾縫”;可為“基督教詩歌”:“舍利詩‘天底下熙熙攘攘的眾生……’一節(jié),是《圣經(jīng) 舊約·傳道書》所羅門往傳道文的演繹:極其空虛,極其空虛。世人在太陽底下辛勞,這一切辛勞對他有什么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卻萬世長存”……此詩,除了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外,還可讓人沉入舍利詩歌的“深海”而醒而悟:“人世間和所有宗教,最終都只有一個夾縫。一人拈花,有人微笑;有人拈花,有人悲泣。離開夾縫,鋌而趨之的是歸地……在舍利的一首詩中,無神論者看見了人世間,基督徒看見了基督,佛教徒看見了佛祖。對舍利生日詩的三中解讀,最后歸于一種——世人對困境中對美好的向往”……
呼先生是一個學(xué)養(yǎng)深厚的智者,是一個飽學(xué)佛經(jīng)等經(jīng)典的“覺悟了的人”,已成為詩人包容冰的詩歌知音。我們從他用佛心詩心“磨”出的近七十萬字的《包容冰詩歌論》中能夠覺察得到。
十余年來,呼先生以自身的豐富閱歷、佛學(xué)覺悟、詩歌情結(jié)與評家學(xué)識,伴包容冰的千首詩歌而行。他認(rèn)為:“舍利佛詩有大境界,觀照全球全國風(fēng)云聚散,有小境界,洮河魚兒游來,牙利村麻雀飛去,大小境界俱入佛眼”(《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 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序<覺行慈航》)。無疑的,含有詩人包容冰與詩評家呼巖鸞先生為“忘年交”為“知音”的十分厚重的《包容冰詩歌論》,在中國詩歌史上,尤其是現(xiàn)代白話漢語詩歌史上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奇跡。由是,我對詩人、詩評家呼先生用自己“悟千詩”的方式,將詩人包容冰推上了當(dāng)代佛教詩歌的高地——有了“境界”或“新境界”等藝術(shù)特色,同時也對他的“跳蕩著你智性的脈搏/閃爍著你佛性的哲思”的一往情深,除了表達敬意之外,還是無上的敬意!最后,我想用詩人包容冰從心靈深處發(fā)出的贊美“忘年交”呼先生《知音難覓——致呼巖鸞先生》)一詩中所節(jié)選的十五行詩,以示我對呼巖鸞先生及包容冰居士“知音難覓”的一種難抑的“敬意”:
先生,你的神目如注
從山東看清蘭州
從蘭州看清上海
從上??辞迳钲?br />從深圳看清北京
從北京看清世界宇宙的真相
全部濃縮在你的心里
成了一粒微塵
一粒微塵,誰能見到
有三千大世界。先生
在你的眼里,舍利
就是一粒微塵中的微塵
在紅塵中飄蕩不定地自由沉浮
德高望重的評者呼先生似乎已從自己鮮活的生命里取出了思想境界與藝術(shù)美學(xué)的高倍望遠鏡,“看清”了詩者包容冰居士是佛國“一粒微塵中的微塵”,是詩歌世界的“一粒微塵中的微塵”之“真相”。于是,“十年,又一個十年,又十年/ 磨磨磨”(《磨劍》),在不間斷的“磨”力之中“悟”出包容冰無數(shù)首詩歌之佛禪之心與各種不同的藝術(shù)“像青草一樣生長”,“像果樹一樣結(jié)果”……
云消了,我用太陽光
太陽光暗了,就用宗教的血
血盡了,就用宗教的骨頭
磨
這是摘自詩人、詩評家呼巖鸞先生(以下簡稱“呼先生”)《新世紀(jì)詩選·磨劍》中蘊含象征、隱喻與暗示等手法的詩句。我想,《磨劍》一詩中的藝術(shù)的“磨”力與生命的“磨”勁,用于呼先生所精心撰寫的《包容冰詩歌論》一書是再好不過了。已位列耄耋之年的呼先生從2008年11月品評了詩人包容冰的“二十首詩”(即《隨緣于塵世凈土:就是詩歌舍利》)起,時至今日可謂“十載”(即近11年),“磨”出了七十萬字左右的一本沉甸甸的《包容冰詩歌論》。這就是說,此書的七十余篇研究成果盡是呼先生在“八旬”(即在八十歲左右之年齡段),慧“悟”了詩人包容冰的近千首佛禪之詩,這不能不讓我們肅然起敬。因受詩人包容冰為呼先生《包容冰詩歌論》一書作序之誠約,我在十分敬重呼先生用心光、佛光和詩光磨砥刻厲之時,欲漸次深入地探訪《包容冰詩歌論》的主要藝術(shù)特色,以便將呼先生的穎悟絕人之處盡力地搬至讀者的面前(只恐筆力不濟,難有美芹之獻)。
一、宏大把控中的一個“境界”或“新境界”的認(rèn)定。
詩人包容冰已出版了六部詩集,其中五部(有四部為上下集)的序言為呼先生所作。他先后寫下了《凈土的神示 塵世的詩歌》(2009年9月17日)、《現(xiàn)世幸有一心明——序舍利詩集<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2013年12月12日)、《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 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序<覺行慈航》(2016年10月25日)??梢哉f,呼先生的這三篇長序是《包容冰詩歌論》一書中所有評論的重中之重,可謂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能的藝術(shù)世界,即盡力地完成了宏大把控中的一個“境界”或“新境界”的認(rèn)定。
呼先生的第一篇序《凈土的神示 塵世的詩歌》,認(rèn)定了詩人包容冰在“神、愛、苦難這三種推動詩歌的力量”之“神示”與“詩歌”高度融合中的“境界”。
《空門獨語》(上下冊,共分四輯:第一輯《空門獨語》、第二輯《閑言碎語》、第三輯《禪心俗語》、第四輯《長話短語》)。呼先生抓住了詩人包容冰為佛者詩者,所寫的“塵世的詩歌”自然離不開“凈土的神示”之要旨,便自如地游走于神佛與人間,覺得第一輯《空門獨語》中的“佛,一個巨大的意象”,有“詩人與佛對話”;第二輯《閑言碎語》中的“佛和禪和人,看著近處”;第三輯《禪心俗語》中的“禪,是一個靈妙的隱喻,詩人在禪定中對‘色相’和‘行’的頓悟或漸悟”;第四輯《長話短語》的“佛和禪和人,看著遠方”。在呼先生融“凈土的神示”、“塵俗的詩歌”之一種至高的“境界”里,詩人包容冰的詩歌在盡情地“對世界訴說”,一如海德格爾在《詩人何為》中所言,詩人生逢貧乏的時代,必須吟唱著去追尋遠逝諸神之蹤跡,在世界的黑夜里言說神圣。依呼先生的理解,《空門獨語》有了“詩神和佛祖在舍利的眼中是合二為一體的”,也就充滿了極為強烈的訴說欲望,將詩人包容冰要說的心靈之語全都說了出來:“有些話可以給世界說/有些話可以給一個人說/有些話可以給靈魂說/有些話可以對誰都不說”(《禪心俗語·77》)……對此,呼先生用歸結(jié)性原理點明:“《空門獨語》把詩人要說的話全說出來了……展示詩人十多年中磨礪出的質(zhì)地優(yōu)良的語言”——此種“展示”里,我以為呼先生似乎故意埋藏著一些不需要說破的高明,即詩歌離我們很近,是我們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可讓我們?nèi)ツ仄肺丁?br /> 呼先生的第二篇序《現(xiàn)世幸有一心明——序舍利詩集<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認(rèn)定“心是佛國和人間最宏大的一個大詞”、“心是人間最宏大的大詞”:“心”能放射光芒,進而純潔心靈,提升各自的精神境界。
詩人包容冰《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上下冊,共四輯:第一輯 寡欲:內(nèi)心光芒、第二輯 清靜:菩提流蜜、第三輯 彼岸:回歸本性、第四輯 長調(diào):生死梵唱)。呼先生覺得包容冰詩歌“幸有一心明”:詩人在詩歌中“已經(jīng)把‘心擦得和鏡子一樣明亮’”(《佛,沉默的圣哲》),并向佛說“一首詩,在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疼痛中誕生”(《2012年之夏:感慨》),“心是佛國最宏大的大詞,是數(shù)萬卷佛經(jīng)的主題詞”、“心是人間最宏大的大詞,是人類各種語言的主題詞”。這里,呼先生的用意是十分清晰的,就是想突出詩人包容冰“把佛國的菩提心和人間的良心統(tǒng)攝,迎入自己的飽含現(xiàn)代人文理念的一顆心,并注入滋潤和慰藉生活的藝術(shù)美學(xué),形成自己的詩心”。而后,再讓“佛的菩提心,人的良心,詩人的詩心,三心合一的心”放射無限量的光芒。呼先生為了實證詩人包容冰每一首詩的內(nèi)心都在放射光芒,特意從六個不同的層面向廣大的讀者依次推出了“苦難詩篇和信仰詩篇:舍利走了一條坎坷而光芒的路”、“災(zāi)難詩篇:舍利走過災(zāi)難叩響天堂的門環(huán)”、“死亡詩篇:一個學(xué)會了生也學(xué)會了死的人吟誦生死的同聲禱語”、“人境詩篇:舍利佛眼中的人間萬景萬象”、“像土地一樣的真實性和神性美使舍利詩歌成為史詩”、“舍利詩歌向經(jīng)佛學(xué)得詩藝詩技”等。
對于包容冰詩歌中的“一心明”,呼先生的解讀是耐人尋味的。他的目的似乎只有一個,那就是讓蕓蕓眾生從詩人包容冰詩歌中獲取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
內(nèi)心的黑,是一扇窗
內(nèi)心的白,是另一扇窗
黑白相間,是非同尋常的門
我在明亮的思想里找一點黑
在黑暗的世界里尋一絲白
摁亮內(nèi)心的光芒
——舍利《內(nèi)心放射的光芒》
呼先生的第三篇序《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 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序<覺行慈航>》,開門見山地確認(rèn)了一個佛者、詩者包容冰的“微妙最微妙,甚深最甚深”(《解深密經(jīng)》)的“新境界”:
因為前三部詩集每部都有各自的思想與藝術(shù)境界,這第四部詩集《覺行慈航》在佛教義理的弘揚與佛教美學(xué)的表現(xiàn)上,再次達到了嶄新的境界。對詩歌的新境界自然有話要說,不說或說了不說完有點對不起佛教詩人與佛教詩歌……
《覺行慈航》,共四輯(第一輯 覺行慈航、第二輯 明因識果、第三輯 如是我聞、第四輯 光壽無量)。呼先生在近兩萬字的序文里,為了證明“中國當(dāng)代著名佛學(xué)詩人”的“新境界”,著重禪釋了“三重意義上的境界:字源、佛語與詩藝”:一是境界的漢語字源意義:強調(diào)了“境界合一”,“新境界就是指人或事所處所有的新水平,新高度,新成績”;二是境界的佛教佛法意義:指明了“學(xué)佛人覺悟程度”與“作于現(xiàn)代人間佛教,期于與時俱進新境界”;三是境界的詩歌詩藝意義:或“寓情于景,思與境諧”,或“以‘透徹之悟’寫出相中境界”,或“在真景物真情感的表達中達到新境界”。鑒如此,呼先生從兩個重要方面論述了“梅川居士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自覺覺他,自悟悟他,自度度人,共走凈土之路”、“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佛教深密法境和佛教美學(xué)圓融一體的文字般若”,繼而旗幟鮮明地點明詩人包容冰“是現(xiàn)代漢語白話佛教詩歌的主要寫作者與推動者”,是“站在佛教詩歌的新境界上,各流派詩人站在各流派詩歌的新境界上,他們都是中國當(dāng)代的優(yōu)秀詩人”。與此同時,呼老覺得佛者、詩人包容冰與其他的“優(yōu)秀詩人”有不同之處——只因走過覺行長路的舍利已經(jīng)看見了一張白紙上有佛經(jīng),有佛詩,若是讀懂了,就能進入一種“新境界”:
人與佛究竟有多遠
一張白紙的厚度——
一念迷,眾生
一念覺,佛陀
是啊,呼先生對包容冰詩歌之“境界”或“新境界”的認(rèn)定,不僅僅是三篇序言,在其他的篇目中亦如此。如《詩人舍利的阿彌陀佛世界》,是一個“阿彌陀佛的世界”,“也發(fā)光回向在他的個人的修持中”,即內(nèi)心的“世界”。這佛與人的兩個世界的高度融合,就是一個“新境界”?!洞蛩榘菸锝痰氖?,建立精神信仰的圣殿——讀<空門獨語>之<空門獨語>》的“精神信仰圣殿”亦是一種精神的最崇高之“境界”。因為“《空門獨語》詩性思維所得到的佛法正果,只是舍利世界觀的一部分。他的世界觀主要部分仍是科學(xué)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人人文意識。作為佛詩,《空門獨語》是把佛法的經(jīng)義要論作為觀察塵世的認(rèn)識論工具和詩歌藝術(shù)的詩意詩境的”?!栋察o:佛、佛子和梵唱詩人的妙境——讀舍利<為了安靜>》中的“妙境”,因“安靜是佛的妙境”、“身為佛子的梵唱詩人舍利,熟讀佛經(jīng),深知佛之安靜境界的妙用真趣”,認(rèn)為“寂靜是一種最大的享受”(《拈花微笑》)。故而,這種神圣的“妙境”之中,既有佛與人的“境界”或“新境界”,亦有詩藝的“境界”,即詩境、佛境。
二、“異同比較法”中的一個巨大的意象——佛。
“佛,一個巨大的意象,詩人與佛對話”(《凈土的神示 塵世的詩歌》),這是呼先生品味包容冰詩歌的獨特的意覺。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圍繞著包容冰詩歌中的“佛”,呼先生卻在二十余篇筆力獨扛的評論里善用了比較文學(xué)中的“異同比較法”。
呼先生的二十余篇評論,以“一個巨大的意象——佛”為主軸,在各種不同的比較時善用了“異同比較法”,留下了眾多不可磨滅的典型“實例”。比如文題基本相近的《杜甫 里爾克 舍利:三首佛詩》《開得蒙 惠能 舍利:信仰詩篇千年萬里的呼應(yīng)》《孫靜軒 王耀東 舍利:三首關(guān)于佛教的詩》,其“異同比較”的方法是不盡相同的。
《杜甫 里爾克 舍利:三首佛詩》,是從佛詩思維(含精神信仰、宗教情結(jié)、詩歌創(chuàng)造的血肉關(guān)系)進行不同的比較。唐代詩人杜甫的佛詩,在苦難中追尋禪:“漸覺聞晨鐘,令人發(fā)深省”(《游龍門豐先寺》);奧地利詩人里爾克的佛詩,對另一個上帝的質(zhì)疑:“因為那個什么把我們拽到他跟前/幾百萬年來一直在他身上盤旋”(《佛》——綠原譯);當(dāng)代詩人舍利的佛詩,用佛法復(fù)述、解讀、改善眼下的生活:“于是/就發(fā)起救一切苦厄的菩提心/來到多災(zāi)多難的人間”(《讀經(jīng)雜記·1》)。有了這一前提,呼先生覺得杜甫、里爾克、舍利“寫出了三個不同的佛”:即三個詩人的佛詩對佛的視覺是不同的,對佛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對佛詩中的佛立足的現(xiàn)實不同。他們?nèi)齻€人盡管有諸多的“不同”,但都是佛之“藝術(shù)宗教的信奉者、踐行者”。于是,就有了《讀經(jīng)雜記·10》中舍利式的一種苦苦思索后的發(fā)問:
天堂地獄在哪里
餓鬼和畜生在哪里
我在經(jīng)堂的后花園
面對一池蓮花發(fā)呆
此刻,誰能看到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的境界
在《開得蒙 惠能 舍利:信仰詩篇千年萬里的呼應(yīng)》一文里,呼先生認(rèn)為,“無詩不宗教。詩助宗教創(chuàng)建。宗教助詩和詩人成長”——引出了英國七世紀(jì)基督教詩人開得蒙、中國七世紀(jì)唐代禪宗六祖惠能、中國當(dāng)代佛教梵唱詩人舍利,并對他們?nèi)?ldquo;強烈純正的信仰,卻有著歷史性的呼應(yīng)”進行了同工異曲的全方位的比較:基督教詩人開得蒙的“我如何要做奴隸?/我如何要為主人服役?/我雙手能創(chuàng)造奇跡,/更高的寶座我也能在天上建立。/那為何要在他面前卑躬屈膝?/為何要向他乞憐做奴隸,/我本來可以像他一樣做上帝”的“悲壯詩歌”,忠實地“貫徹了基督教民主平等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反抗英雄的形象”。禪宗六祖惠能與開得蒙所不同的是,一心信仰佛教。呼先生稱之為“是真正的詩人”。惠能最著名的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可謂“說透了佛理,使佛教‘唯心’的思想得到了藝術(shù)上的生動體現(xiàn),使佛教‘即心即佛’‘頓悟成佛’的法門借助勸喻力強大的詩歌自然無礙地進入人心,起到把佛性歸于人性,把人變成佛,即世間求解脫的作用”。當(dāng)代詩人舍利與開得蒙、惠能一樣,“有著發(fā)自靈魂深處的宗教感悟、宗教感情和宗教體驗”,“具備天賦的宗教智慧和天賦的詩歌智慧”。他已經(jīng)“深入佛義的核心”,“佛教玄理已和詩人的語言共生一體,神和人一起走在人間”,讓佛在詩的背后說話,即“佛在語言后面說話”。詩人包容冰在《感慨良多》中是這么說的:“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說話的人太多/聽話的人太少,太少/要說,就給會聽話的人說……”對此,呼先生結(jié)合自己已知的佛經(jīng)要義(據(jù)介紹,為了更好地研究包容冰風(fēng)格各異的佛詩,呼先生先后通讀了佛家及諸子百家無數(shù)的經(jīng)典)與獨到的慧悟作了如下的發(fā)掘,可謂讓人如夢初醒,頓覺包容冰的詩句與評者的文句之蘊含是無限的:
事關(guān)話語的困境和危局,只有借助佛理才能解脫和突圍。舍利“有話要說”的話是什么呢?是《金剛經(jīng)》中“持此經(jīng)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的話……“說話的人太多”,魔羅們已經(jīng)說了太多的如《楞伽經(jīng)》所揭露的騙人的話……“聽話的人太少,太少”。像《法華經(jīng)》所說三請佛祖說話傳法而生大歡喜的人已經(jīng)沒有了……“要說,就給會聽話的人說”。哪些人會聽話?說給哪些人聽?《法華經(jīng)·譬喻品第三》列舉了十種對他們說話宣講佛法,他們也會聽話的人……
《孫靜軒 王耀東 舍利:三首關(guān)于佛教的詩》,意在從“佛教”的一些異同點進行比較。依呼先生佛性及詩性的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如下的“各個不同”:孫靜軒“你扭動著窈窕的身段/似乎要翩翩起舞/突然,又陷入神秘的沉默”的《媚態(tài)觀音》,在詩人非凡的想象之中,讓觀音菩薩的石像成了思凡的妙齡少女,并從石雕觀音身上看出了“叛逆的媚態(tài)”之自由;王耀東“即使你走向千里沒有駝騎/也能凈化你終生的混沌/阿彌陀佛彌合了創(chuàng)傷/光明永遠在前”的《塔尓寺之光》,放過了一般詩人通常不可避免的對塔尓寺風(fēng)景的獵奇式描繪,而全力記下了“人與佛心印心證的心路歷程”;舍利“記住的,唯有十方寺傳來的法音/與我相伴,像一副良藥/治好了我殺盜淫妄酒的病根”的《那天走了一趟仁壽山》,或于樸素的自我敘事中說出重要的佛義,即“菩薩的佛教真理”。這樣,孫詩“視菩薩像為異想,寫詩翻案,然而并不毀佛謗法”;王詩“行于佛山佛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佛教仰視尊崇”;佛門中人舍利“在家學(xué)佛修心,以佛心寫詩三部五卷,佛思流芳,詩就是當(dāng)代詩歌中別開生面自創(chuàng)一體的新偈頌了”。呼先生在品評了《孫靜軒 王耀東 舍利:三首關(guān)于佛教的詩》之后,搬出了自我內(nèi)心的體驗向世界發(fā)聲:“佛是中國人的朋友,在詩人中沒有一個敵人”。
“佛詩”、“信仰詩篇”(含“宗教感悟、宗教感情和宗教體驗”)、“佛教的詩”,均是圍繞著“一個巨大的意象——佛”進行不同的比較。這種多視角的比較還體現(xiàn)在其他的評論文章之中。如:《古代和現(xiàn)代,佛詩和禪詩:以舍利和雷默為例》的“在中國,佛詩比禪詩早出現(xiàn)五百多年”、《嚴(yán)辰和舍利:閉關(guān)的比丘尼和念佛的老農(nóng)婦》的“念佛是自救的唯一途徑”、《悉達多太子戒絕色欲成佛與梅川居士忍苦忍辱向佛》的“心不離佛,佛不離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佛教咒語與舍利咒語》的“念經(jīng)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教高僧的自恣和佛教詩人舍利的自恣》的“學(xué)佛須自恣,排障清路,暢通無阻”、《<景德傳燈錄>十個關(guān)鍵主題句與包容冰佛詩的感應(yīng)證悟》的“一燈能除千年暗”、《宗教之鳥與宗教詩之鳥》的“仿佛,我也是一只鳥”、《舍利居士的一首禪詩和蒼雪大師的一首禪詩》的“不見禰衡三撾鼓”與“煙嵐,送來草根和泥土的香味”、《明本大師的天目山,舍利居士的天目山》的“萬事萬物都在聽經(jīng)聞法”、《苦僧詩人周夢蝶的<十月>和梵唱詩人舍利的<吹煙>》的“是的,沒有一種笑是鐵打的”與“眼含悲憫的淚水,一言不發(fā)”、《舍利和猞猁的雙向異化》的“我不再吃你”、《“兩頭”說:古禪師 余光中 王愛紅 包容冰》的“生,如果是一道哲學(xué)的名題,/那么,死更是一道哲學(xué)命題”、《古代禪詩和當(dāng)代詩人包容冰與王立世的夾縫與無縫塔》的“夾縫里的草彎著腰”與“我卻悟出了冬天的內(nèi)涵”、《古代禪師和當(dāng)代居士舍利的‘十二時’》中的“平旦寅,狂機內(nèi)有道人身”與“晚禱的鐘聲,警醒多少迷路人”、《吃茶去:禪師語錄茶話和舍利佛詩茶話》的“瓶有傾茶意,藍中無一甌”與“一杯清茶照亮淡泊的人生/一杯清茶里找到真理的源頭”等……
呼先生在“佛”之具象與抽象之間悟出內(nèi)在的隱秘的詩思之鏈,從而讓我們在一種超常的“異同”比較之中勾起靈動而豐富的聯(lián)想。
三:“系列組合”中的一個非限制時空的藝術(shù)感受力。
有人說,世上所有的驚喜和好運,都是你積累的溫柔與善良。信然!呼先生在近年來(即從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先后推出的“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已有十篇了。這些異彩紛呈的長篇大論,都是呼先生“積累的溫柔與善良”后所寫。呼先生的“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可說是較為完整地展示了“系列組合”之一個非限制時空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這個富有特殊意義之“力”,全面地凸顯了包容冰詩歌中佛禪要義及詩藝之魅“力”,同時,也全方位地凸顯了呼先生探究品評包容冰詩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慧“力”。若是將呼先生的十篇“系列組合”再進行一次縮小版“組合”的話,我們可以將之分為“美景”“環(huán)保”“情誼”“愛情婚姻”“故鄉(xiāng)”(含苦難、災(zāi)難、饑餓、親人等)……
先談“美景”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稑非裁谰吧瞎P端——包容冰人間搜尋記之一》。其“樂遣美景上筆端”,是化用了魯迅先生“敢遣春溫上筆端”(《辛亥殘秋偶作》)所組成的新句,有一種推陳出新后的厚重感。“樂遣美景”中的一個“樂”字,便將詩人包容冰擅長描繪并感受詩中“美景”之魅力置于讀者面前。如描寫家鄉(xiāng)岷州大地的一些詩篇《官亭之?!贰抖缮接鲇辍贰朵髦椤贰赌戏宸e雪》《東坡晚照》《龍?zhí)队吃隆贰动B藏長虹》《西嶺晴云》《北岸溫泉》等。呼先生亦善于在“樂”字上下功夫,“樂”將詩人包容冰在詩中使用的隱喻、通感、暗示、象征等技法,包括傳統(tǒng)詩詞的賦陳描狀、情景相生等“上筆端”,讓我們在包容冰的現(xiàn)代風(fēng)景詩中流連忘返。只因呼先生悟覺詩人包容冰“寫新體十景詩把舊體詩中大量‘景語’‘情語’‘麗語’‘豪語’‘宏語’作為底蘊而不露,更注重把自己的個性感情以現(xiàn)代技法與白話典雅語言呈現(xiàn)十景時代風(fēng)貌。他的詩歌的著眼點是當(dāng)代人的,能和當(dāng)代人對風(fēng)景的著眼點一致,因而實現(xiàn)了風(fēng)景詩與風(fēng)景的珠聯(lián)璧合,讓岷縣存在于美景美詩的山河大地上。熱愛產(chǎn)生風(fēng)景,也產(chǎn)生風(fēng)景詩”。當(dāng)然,也產(chǎn)生了滲透佛悟禪心的風(fēng)景詩名句名段:
晴朗無云的天空
偏偏西嶺有云
西嶺的云五彩繽紛
有時翻江倒海
那里也許有我們凡胎肉眼
看不到的群龍聚首
——《西嶺晴云》
水中的月亮
望著天上的月亮
好像心事重重
一個詩人獨立寒秋
消遣淡淡的清愁
——《龍?zhí)逗圃隆?br />
次談“環(huán)保”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呼先生在《一花一鳥一青稞:環(huán)保詩歌——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三》一文里,對詩人包容冰詩歌中的“環(huán)保詩歌”作了一番探究,感受了“朝朝夕夕生活在岷縣土地上的當(dāng)代著名詩人包容冰,以此一隅的山水草木莊稼為基地為對象,寫出了柔情萬種又悲壯雄渾的環(huán)保詩歌”。“環(huán)保”,是現(xiàn)代人所應(yīng)看重的“環(huán)境污染”“空氣污染”,亦包括“人心污染”的一個十分重大的議題。呼先生沒有從司空見慣的“環(huán)保”問題入手,而是從詩人包容冰的“一支曼妙悅?cè)说?lsquo;花兒’式的田園牧歌”,把岷縣自然環(huán)境的可愛的一面娓娓道來,從而暗暗地凸顯了詩人包容冰“環(huán)保詩歌”的潛在的價值和詩藝的感受力:“岷縣的藍天多么潔凈,空氣多么透明”“鳥兒歡樂的鳴叫”“詩人也是一只鳥,坐在會場的最后一排,聽到有鳥在叫他在鳥類中的姓名”……當(dāng)然,詩人包容冰也不回避重大的自然災(zāi)害對環(huán)境的破壞。岷縣突遭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詩人包容冰強抑悲痛,寫出了若干對環(huán)境災(zāi)害反思的詩篇。呼先生認(rèn)為詩人包容冰“把近百個災(zāi)難的特寫鏡頭放大,大到足以籠罩人的全部身心,倒逼人們?nèi)ニ伎忌胶槟嗍鳛?zāi)難和毀林濫墾水土流失、人類貪婪過度消耗資源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開示人們畏因懼果,斬斷因果鏈條,實現(xiàn)平安常在”。由此可見,環(huán)保詩歌在于感恩泥土,敬畏自然,以期達到讓綠色環(huán)保中的泥土與自然用所有的美麗服務(wù)于人類(不危害人類)之愿景。
三談“情誼”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对娙饲檎x詩花繁——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四》,采用了點與面的描述與評點的方式,真實地感受了包容冰與詩人們的深情厚誼。呼先生以自己是進入詩人包容冰的“情誼”詩歌最多者之一為重點,用例證表明詩人包容冰的“情誼”是十分深厚的。如“等待了三十年,為什么分別在即啊”(《雨中送呼老》);“在紛紛出籠的十萬言評論里/潔身自愛,獨攬一懷清風(fēng)明月/鑲嵌內(nèi)心空曠的寂寞”(《不再有人向我獻出他的淚水——兼致呼巖鸞先生》);“鶴發(fā)童顏的呼巖鸞/敏銳的目光洞察世界/真誠的情懷高過天堂/敬一杯酒驗證佛的能量/敬兩杯酒觀看地球在膨脹”(《蘭州,詩人聚集的天堂》);“呼巖鸞獨自一人走在岷州的大街小巷/詩情激蕩,詢問當(dāng)歸黃芪的行情”(《描述:生命流程》);“遙想七十有五的呼巖鸞老人……在千里之外的上海、深圳、蘭州/照耀著我的詩歌/慰藉著青燈黃卷的靈魂”(《回首:蒼茫歲月》);“知音真的難覓啊,可誰知/那些珍貴的手稿,流淌著你/溫?zé)岬难曳嫉暮?,菩提的?rdquo;(知音難覓——致呼巖鸞先生)……呼先生覺得詩人包容冰的友情詩,“就是一幅幅詩人歡喜相處的留影了”。他與包容冰“真正是名至實歸的忘年交”。當(dāng)然,還有數(shù)以百計“感情常新”的詩人,如《送朱泉雨》《北方有佳人——致雪瑩》《摘紅三葉的伊人》(女作家雅蘭)等遠近聞名的文朋詩友……
四談“愛情婚姻”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呼先生在《美好愛情的精神追求與婚姻家庭的苦難擔(dān)當(dāng)——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五》中,感受了包容冰愛情詩中揮之不去的愛情與婚姻的色彩、氣味與聲音。一是“一個少女在山嶺上,一個少女在高原上”——前者,漢族的“神秘的阿霞,走著山路走進包容冰的詩歌,最后成了陽光謎”(《二月初二說往事》);后者,藏族的“卓瑪,走過你炊煙裊裊的氈房/你認(rèn)不清我是三十年前戀你的少年”(《高原之暮》)。呼先生說,兩個少女“在詩歌中總倩影隱約,十三年后三十年后的迢遙里,有效地安慰一個孤獨的詩人”。二是“一個青年走在牛拉的婚車前面”,“心熱地像一盆炭火,把世界烤熱/車鈴叮當(dāng),山野靜寂/微笑的太陽舔著我冰冷的鼻尖”(《描述;生命流程· 22》)的迎親的敘事抒情里,呼先生感受到了“少量語言勾畫少量事物,少量語言鉤沉少量心理”,“擴張了詩歌的力量”。三是“一個人在為一個人哀傷”——呼先生感覺到“丈夫在一種大愛之中為妻子年老珠黃的受難哀傷”,以顯情真意切:
點一支蠟燭,吹滅四十年的狂想
在深夜,一個人在為一個人哀傷
大風(fēng)揭過秋天的蓋頭
衰敗的事物露出了脊梁
天色漸暗,暮色蒼茫
南飛的孤雁凄愴的鳴叫
打濕我獨處陋室的想象
——《暮色情歌》
五談“故鄉(xiāng)”中的藝術(shù)感受力。“故鄉(xiāng)”是一個大概念,更是一個巨大的象征體,它所包含的應(yīng)是很多很多的。呼先生針對詩人包容冰詩歌中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感受到了《人間詩人包容冰的災(zāi)難詩篇:救災(zāi)拔苦——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二》:“災(zāi)難的重量誰也無法承擔(dān)/壓垮人類的文明,甚至到死/也不知什么叫過錯”(《災(zāi)難的重量》)——已經(jīng)“都變成了他詩篇上一個個深深的傷口,流下的鮮血聚成災(zāi)難的重量,詩人提秤稱重”。另外,在《家譜中動蕩著祖父和父親的當(dāng)歸的暗香——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七》里,呼先生覺得“詩人包容冰結(jié)構(gòu)龐大的家族敘事,在骨筋相連的血肉抒情中展開”;在《童年饑餓的記憶——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七》里,悟到了包容冰“‘童年的饑餓’是一個神圣的主題……他的詩是寫在身心饑餓的烙印上的,印證他一生的入世作為,人文價值取向與詩歌的創(chuàng)作旨意。‘饑餓’具備特殊的神秘力量。‘饑餓’的懸崖邊,那邊的人墜落,這邊的人上升”;在《溫暖地呼喚著岷州山川村鎮(zhèn)的名字——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八》里,呼先生品讀著包容冰的詩中“分布著和詩人有臍帶經(jīng)絡(luò)關(guān)聯(lián)的一切地方”“由于詩人傾心傾情的投注,地名的詩性含量一掂即知其厚重其廣袤”;在《岷縣那些已走和尚在但俱不消逝的人們——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九》里,呼先生感知包容冰的“詩歌中的人物多是岷縣人,及于天上人間天神地祗與人間味……皆被詩人皮髓透視,有了形而上哲思性、仙道味”;在《以岷縣為中心,離開岷縣又回到岷縣——包容冰人間詩歌搜尋記之十》里,呼先生體味到包容冰“遠方以遠/我的腿子再長/也無法丈量”(《遠方以遠》)時“聽到了詩和遠方在召喚”,并贊美“包容冰是有福的,進進出出,永遠在故鄉(xiāng)”……
呼先生感受包容冰詩歌“系列組合”的傾情而為之“力”,不受時空限制的思維之光芒隨時可如一輪穿透層層云霧的新陽噴薄而出。
四:條分縷析中的一個能讓好作品潛進“內(nèi)心的深海”。
卡夫卡曾說,一本書必須是一把冰鎬,砍碎我們內(nèi)心的深海。呼先生在研究詩人包容冰的詩歌時,深知只有將手中之筆變成“冰鎬”,才能讓好作品真正潛進“內(nèi)心的深海”。一篇《天地間滿是佛偈禪詩——再讀舍利<空門獨語>之<閑言碎語>》,呼先生直言:“《閑言碎語》收詩64首,直指人間大事小情,百千眾生。名為閑言碎語,實是佛偈禪詩。前者是外形,后者是內(nèi)核。閑言碎語一出,天地間滿是佛偈禪詩”。而后,呼先生拿起藝術(shù)的“冰鎬”漸次(即條分縷析)發(fā)掘出詩歌的無限寶藏,讓我們“走向心靈的深處”。
呼先生對《閑言碎語》條分縷析的角度是不盡相同的。第一個角度:《閑言碎語》呈現(xiàn)的禪定狀態(tài),呼先生認(rèn)為舍利的“禪定狀態(tài),不一定是佛教徒傳統(tǒng)的坐禪——結(jié)跏跌坐,可以是獨處靜室,也可以是長時或一瞬任何行為活動”。比如《靜思默想》一詩,“在自然力的感悟和佛理的指引下,‘找到迷失的自性/最終到達圣賢們飲茶賞花的天堂’,此詩意境悠長,處處禪意”。第二個角度:《閑言碎語》探尋了人性。呼先生說“舍利通過探尋以‘人’形存在的‘我’的本性來探尋人的本性的”。如“《人生況味》勘破人生的生老病死愛別離五苦,苦中見道。在《靜思默想》中,舍利悟到了自己的前世,這是他的來處:‘我前世種了五戒十善的善因’,能在今世享受福慧;但‘今生的造作’有‘五無間業(yè)’的業(yè)障,‘來生到哪里去投胎’”。第三個角度:《閑言碎語》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如“《修遠》里有一個舍利的新世界,詩人先是聲討了現(xiàn)時世界的千般丑惡:‘生為人身,七情六欲熾盛似烈火/刻不容緩的妄念與謀算/憤怒和嫉恨/在這裟婆世間/佛眼中的六道眾生/我的同類——/飲食男女們,面對你/一種悲愴油然而生’”,后是“在悲愴中發(fā)生了對新世界的渴望‘你是人間仙境/凡夫可望而不可即’”。第四個角度:《閑言碎語》對佛教的追求和實踐。呼先生覺得“詩人(包容冰)靠近真理了:“他把肉身當(dāng)成‘靈魂棲息的匣子’,已經(jīng)能夠開始擔(dān)憂‘匣子壞死后/我到哪里寄宿’(《無題》)。不顧困苦和憂愁,詩人照原路走下去:‘研讀佛陀的經(jīng)典/不斷打消執(zhí)著和妄念/走在真理的路上’”。第五個角度:《閑言碎語》施放大慈悲情。呼先生認(rèn)為“詩人舍利的慈悲是廣闊的,向著自己的親人,向著一切有情的眾生,也向著非情之物”?!堕e言碎語》,有了這么五個角度的探究,便能讓我們體悟到詩人舍利詩歌中的“閑言碎語”盡是養(yǎng)育“佛偈禪詩”的藝術(shù)的“深海”。
呼先生在探究《禪欲以詩歌改善人生——再讀舍利詩集<空門獨語>之<禪心俗語>》時,盡管整篇文章用的是條分縷析(即1——5部分)的方式,但卻在第二部分《<禪心俗語>是一篇一萬里道路悠長的長篇祈禱詞》里既做到了條分縷析,又采用了回環(huán)往復(fù)(即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結(jié)構(gòu)方式。呼先生說:“舍利的祈禱詞有四個莊嚴(yán)的主題:懺悔、感恩、拯救、祝福”:其一:唯覺悟者懺悔。舍利“從佛陀的笑聲里”(N0.54),看到了真我而心存感激。一想到佛就萌生了一種幸福感:“而今幸聞佛法/堅定不移”(N0.82)……呼先生感嘆道:“一百首《禪心俗語》,一路讀過,綿綿不斷的心曲,都是一個覺悟的詩人的感恩之音”。其二:唯懺悔者感恩。與其一的“唯覺悟者懺悔”相比,其二“唯懺悔者感恩”可謂循序漸進了一層。呼先生選了幾句韻味悠長的詩句“圣賢讓我背會的偈子/進入詩歌”(N0.41)“你的不幸就是佛的悲哀”(N0.45)……這就是說詩人舍利在佛祖面前懺悔了,感恩了,如釋重負(fù)了。其三:唯感恩者拯救??吹贸?,呼先生承接了前文的“覺悟”“懺悔”“感恩”,推出了更上層樓之“拯救”,亦含“祝福”。呼先生說,“詩人舍利根據(jù)佛之藍圖,用詩歌建筑人間天堂。他‘取下針尖的一滴血/取出內(nèi)心的一滴蜜’(N0.19)建筑。他為‘苦苦菜喂大的童年’(N0.44)建筑。為‘臉黑得像鍋底’(N0.97)的父親和‘陽婆婆把你的臉/撫摸成褶皺縱橫的茄子’(N0.57)的母親建筑。為‘旱象如扯大旗’下的‘為生活所累的農(nóng)民兄弟’(N0.93)建筑”……這樣,呼先生站在詩歌的高地來了一個一言以蔽之:
唯懺悔者感恩者拯救者祝福者的祈禱詞,才能被諸佛陀和眾生們聽見。祈禱者和他身后的眾生就有福了。
在《舍利詩歌的佛教語言》一文中,呼先生就舍利詩歌大量移植佛經(jīng)語言,采用了“點式”的條分縷析的探究方式。文中首先提到了“空”“空門”“海水”“心”“佛光”“回家”“佛和人”“佛經(jīng)。佛寺。佛塔”“魔”等。對于“空”,呼先生是這么悟覺的:(舍利)“不是為空而空,而是騰空凈土,在十惡五欲三毒皆空后,建設(shè)精神上的和諧社會于極樂世界。舍利詩歌是對‘不空’的懺悔詩,也是對‘空’的贊美詩”。比如,“空”——佛教以“空”為核心,《心經(jīng)》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舍利“以詩寫空”,如“兩手空空”(《低處行走》)“八萬四千劫而空”(《2012年,誰言世界末日》)“空茫的時光”(《用回憶打發(fā)空茫的時光》)“人生短促萬事皆空的道理”(《描述:生命流程》)。緊接著,呼先生還就舍利詩歌中常見的“空門”“海水”“心”“佛光”“回家”“佛和人”“佛經(jīng)。佛寺。佛塔”“魔”等一一進行了不同的解讀。
呼先生解析詩人包容冰詩歌的“條分縷析”是不拘一格的。在《對舍利一首生日詩的三種解讀》中,認(rèn)為此詩可為“人世間詩歌”:“‘在冬天的夾縫里尋找溫暖’,就是在感覺不適的現(xiàn)實中尋找或可茍存的理想”;可為“佛教詩歌”;“在人世間有‘冬天蒼白的夾縫’,佛教徒的夾縫。是五濁惡世與西方凈土中間的夾縫,是十善于十惡的夾縫,是利根與一闡提之間的夾縫”;可為“基督教詩歌”:“舍利詩‘天底下熙熙攘攘的眾生……’一節(jié),是《圣經(jīng) 舊約·傳道書》所羅門往傳道文的演繹:極其空虛,極其空虛。世人在太陽底下辛勞,這一切辛勞對他有什么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大地卻萬世長存”……此詩,除了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外,還可讓人沉入舍利詩歌的“深海”而醒而悟:“人世間和所有宗教,最終都只有一個夾縫。一人拈花,有人微笑;有人拈花,有人悲泣。離開夾縫,鋌而趨之的是歸地……在舍利的一首詩中,無神論者看見了人世間,基督徒看見了基督,佛教徒看見了佛祖。對舍利生日詩的三中解讀,最后歸于一種——世人對困境中對美好的向往”……
呼先生是一個學(xué)養(yǎng)深厚的智者,是一個飽學(xué)佛經(jīng)等經(jīng)典的“覺悟了的人”,已成為詩人包容冰的詩歌知音。我們從他用佛心詩心“磨”出的近七十萬字的《包容冰詩歌論》中能夠覺察得到。
十余年來,呼先生以自身的豐富閱歷、佛學(xué)覺悟、詩歌情結(jié)與評家學(xué)識,伴包容冰的千首詩歌而行。他認(rèn)為:“舍利佛詩有大境界,觀照全球全國風(fēng)云聚散,有小境界,洮河魚兒游來,牙利村麻雀飛去,大小境界俱入佛眼”(《舍利學(xué)佛修行的新境界 舍利佛教詩歌的新境界——序<覺行慈航》)。無疑的,含有詩人包容冰與詩評家呼巖鸞先生為“忘年交”為“知音”的十分厚重的《包容冰詩歌論》,在中國詩歌史上,尤其是現(xiàn)代白話漢語詩歌史上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奇跡。由是,我對詩人、詩評家呼先生用自己“悟千詩”的方式,將詩人包容冰推上了當(dāng)代佛教詩歌的高地——有了“境界”或“新境界”等藝術(shù)特色,同時也對他的“跳蕩著你智性的脈搏/閃爍著你佛性的哲思”的一往情深,除了表達敬意之外,還是無上的敬意!最后,我想用詩人包容冰從心靈深處發(fā)出的贊美“忘年交”呼先生《知音難覓——致呼巖鸞先生》)一詩中所節(jié)選的十五行詩,以示我對呼巖鸞先生及包容冰居士“知音難覓”的一種難抑的“敬意”:
先生,你的神目如注
從山東看清蘭州
從蘭州看清上海
從上??辞迳钲?br />從深圳看清北京
從北京看清世界宇宙的真相
全部濃縮在你的心里
成了一粒微塵
一粒微塵,誰能見到
有三千大世界。先生
在你的眼里,舍利
就是一粒微塵中的微塵
在紅塵中飄蕩不定地自由沉浮
德高望重的評者呼先生似乎已從自己鮮活的生命里取出了思想境界與藝術(shù)美學(xué)的高倍望遠鏡,“看清”了詩者包容冰居士是佛國“一粒微塵中的微塵”,是詩歌世界的“一粒微塵中的微塵”之“真相”。于是,“十年,又一個十年,又十年/ 磨磨磨”(《磨劍》),在不間斷的“磨”力之中“悟”出包容冰無數(shù)首詩歌之佛禪之心與各種不同的藝術(shù)“像青草一樣生長”,“像果樹一樣結(jié)果”……
2019年11月3—7日寫于鄂州鳥緣居
很贊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