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馬讀詩】煙雨、緱曉曉的詩
2019-05-08 作者:長安瘦馬 | 來源:中詩網(wǎng) | 閱讀: 次
長安瘦馬:本名尚立新,1968年出生于遼寧撫順,詩歌愛好者,現(xiàn)居西安。中詩網(wǎng)第四屆簽約作家,著有詩集《你的影子》。
煙雨的詩
詩人簡介:煙雨,女。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家學(xué)會會員。有作品發(fā)表于《詩選刊》《敦煌》《延河》《延安文學(xué)》《陜西文學(xué)界》《鹿鳴》《關(guān)東詩人》《北極光》《華語詩刊》《延河詩歌特刊》《圣地詩刊》《中國散文家》《散文詩世界》《大沽河》等雜志期刊。有詩歌入選《2008中國最佳詩歌選》等年度選本。
舊報紙
鑲嵌在你家土炕墻邊的舊報紙
寫滿斤斤兩兩毛毛角角數(shù)字的舊報紙
記錄你整個日月江山怎樣重疊又更新的舊報紙
捆綁燒山交還予你的舊報紙
如今,我莫名其妙地活成一張遺落于人間的舊報紙
包了一包又一包藥渣子的舊報紙
醫(yī)生下手太重,它清空了我這輩子,虧欠我一粒星辰
舊報紙,你的味道彌念著萬物醒來
長安瘦馬:
其實文字本身也是一種藥材,詩人拿著鋤頭背起背簍,在深山老林、在懸崖峭壁癡情地找尋仙草。找到后生起炭火,三碗水煎熬成一碗水,這濃縮下來的一碗水便是詩人炮炙好的詩歌。詩歌是詩人的藥,用詩人的淚和血做藥引子服下才有效。
嬰幼兒和病中的成人最容易通靈,沒有沾染世俗的欺騙和虛偽或者識盡了世俗的欺騙和虛偽,這個時候會洞徹生命的真諦,會百無禁忌彰顯出智者的光芒,原諒一切或者一切都不原諒。無論原諒與否,這種詩歌都是扎心的,不忍卒讀。
“思想健康的少女放棄我吧/這是真心話。她無法想象的恐懼在眼瞼下藏著/大海一樣淹沒魚鱗/生命如浪花散去。她想……/此刻的浪擊打再擊打,會帶走什么/少女轉(zhuǎn)身而去/她面部平靜,回頭微笑,眼淚流了又流/我這一生,送她到這里,逐漸回到孤島/愛是軟弱的武器/如此平靜的藍之下,任她去,任她哭泣/任她長成大地上豐盈著胸脯的火穗子” --《少女》
縱然披星戴月風(fēng)塵仆仆,詩歌會使我們一鍵還原,還原于生命的本真,這本真同樣充滿了熱烈的渴望,渴望清晨的陽光、渴望樹上的鳥鳴,百味滋生、百轉(zhuǎn)柔腸又慧眼獨具?;蛟S在詩歌里這些俗世的具象才真實一些,虛無的圓滿從來不是人生,佛曰:不可貪嗔,可是我真的貪戀紅塵的酸甜苦辣,我真的會讀到一首詩歌流出淚水,而后,咒罵或者寂靜無聲。
默默地讀著煙雨的詩,窗外還是春天,大地上還是我們的人生,詩歌的火焰藍藍地還是那么情有獨鐘。剛強、凝重、豁達、柔情,不避諱也不隱藏,直視生命的火焰,看他生生不息,看他燃燒出一個又一個春天。
詩歌的內(nèi)核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詩歌的形式就是我們的軀體,有時候,我狹隘地抵制詩歌的技巧,活在詩歌里,人詩合一,詩人的舉手投足都是技巧,甚至有時詩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備這種功夫,而恰恰是這種無覺,才致無礙和徹悟,使精神得到安慰和升華,進而抵達永恒。
詩歌的語感被心境影響著,心境在冰冷殘酷的現(xiàn)實里錘打出的語感使煙雨的這幾首詩具有了特殊的氣質(zhì),我找不到一個恰當?shù)脑~來形容這種氣質(zhì),并且拒絕去尋找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氣質(zhì)。我只想說:一切安好,什么也沒有發(fā)生。
2019/4/28
緱曉曉的詩
詩人簡介:緱曉曉,男,70后,西安市臨潼區(qū)人,現(xiàn)居咸陽,基層公務(wù)員,文學(xué)愛好者。有詩歌散文發(fā)表于《詩選刊》《延河-下半月刊》《陜西工人報》《文化藝術(shù)報》《長江詩歌》《咸陽日報》《湛江文藝》《武陵都市報》《萍鄉(xiāng)日報》《秦都》《豳風(fēng)》等報刊。
麥田隨想
燥熱的風(fēng)飄溢陣陣麥香
麥芒和光芒豎豎斜斜,織著蒼生的底線
收割機突突而過
金色大地已沒有虔誠的敬畏
農(nóng)人和農(nóng)人的后人
把希望擠進城市的旮旯角落
播種著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堵塞的大街小巷汗水匯聚成河
找不到安放魂靈的口岸
一步一臺階爬上城墻
時光雕刻的老人和在麥垛旁戲耍的兒童
與壓扁的麥桿,一同喘息
生銹的鐮刀,把故鄉(xiāng)的炊煙一節(jié)一節(jié)割斷
長安瘦馬:
再過上十天八天,春蠶就開始編織包裹自己的繭;然后再過上十天半月,麥子就黃了,就開鐮了,我們就有新麥磨成的面粉蒸出的饃,那味道,真是我們美好的日子。
麥子黃的時候,終南山下,渭水岸邊,有一種鳥開始在麥田上空、農(nóng)人的窗前焦急地鳴叫“算黃算割”,召喚大家趕快割麥,哪塊麥地黃了就割哪塊。 造物主就是這樣神奇,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算黃算割鳥”,教導(dǎo)我們?nèi)绾胃铥?。其實這種鳥是四聲杜鵑,它的叫聲很像方言“算黃算割”,更神奇的是,當麥子割完,大地裸露出來的時候,它卻不見了蹤跡。
讀了緱曉曉的這首《麥田隨想》,我竟然想到了這么多,也啰嗦了這么多。詩歌的特點可能就在于此,你停留了了,你聯(lián)想了,你沉進去了,能把你的眼睛抓住,這首詩就成功了。
可以看出,緱曉曉的詩樸素自然,天然去雕飾,他的文字、他的心性以及他的思想脈絡(luò)清晰明亮。這首《麥田隨想》不但表現(xiàn)了農(nóng)耕文明和工業(yè)文明的碰撞、三千年時代之巨變,更有一代人的失落和擔(dān)憂。一個個故鄉(xiāng)正在失去、湮沒,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將變成我們搖擺不定的故鄉(xiāng)。我不知道現(xiàn)在那“算黃算割”的鳥鳴是否還能聽到,也許以后這聲音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它會演變成別的什么聲音。
能夠把這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和矛盾,通過一個個意象編織出一首詩,就像春蠶吐出的絲,周密而不凌亂,使之富有詩歌的形式美和內(nèi)蘊,足見緱曉曉拿捏詩歌語言和架構(gòu)的功力。而我總是把眼光放到詩歌的外面,“生銹的鐮刀,把故鄉(xiāng)的炊煙一節(jié)一節(jié)割斷”, 巨變下的惶恐和失落,連炊煙都是奢侈的了,本詩無意中恰恰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客觀現(xiàn)實,并把他縮影在一首小詩里?;蛟S若干年后,我們都變成了歷史,人們會沿著這首小詩尋找我們的蛛絲馬跡。啊啊,那個時代的人是這個樣子。
或許,《在溝底》這首詩,更能表現(xiàn)詩人緱曉曉的心境,“在溝底,需要坐著沉思/落差,才能顯示出人世百態(tài)的深刻/爬坡時,我背著手/那是我唯一堅守的尊嚴”。
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緱曉曉爬上坡時,背著手迎面走來。
2019/4/25
詩人簡介:煙雨,女。陜西省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家學(xué)會會員。有作品發(fā)表于《詩選刊》《敦煌》《延河》《延安文學(xué)》《陜西文學(xué)界》《鹿鳴》《關(guān)東詩人》《北極光》《華語詩刊》《延河詩歌特刊》《圣地詩刊》《中國散文家》《散文詩世界》《大沽河》等雜志期刊。有詩歌入選《2008中國最佳詩歌選》等年度選本。
舊報紙
鑲嵌在你家土炕墻邊的舊報紙
寫滿斤斤兩兩毛毛角角數(shù)字的舊報紙
記錄你整個日月江山怎樣重疊又更新的舊報紙
捆綁燒山交還予你的舊報紙
如今,我莫名其妙地活成一張遺落于人間的舊報紙
包了一包又一包藥渣子的舊報紙
醫(yī)生下手太重,它清空了我這輩子,虧欠我一粒星辰
舊報紙,你的味道彌念著萬物醒來
長安瘦馬:
其實文字本身也是一種藥材,詩人拿著鋤頭背起背簍,在深山老林、在懸崖峭壁癡情地找尋仙草。找到后生起炭火,三碗水煎熬成一碗水,這濃縮下來的一碗水便是詩人炮炙好的詩歌。詩歌是詩人的藥,用詩人的淚和血做藥引子服下才有效。
嬰幼兒和病中的成人最容易通靈,沒有沾染世俗的欺騙和虛偽或者識盡了世俗的欺騙和虛偽,這個時候會洞徹生命的真諦,會百無禁忌彰顯出智者的光芒,原諒一切或者一切都不原諒。無論原諒與否,這種詩歌都是扎心的,不忍卒讀。
“思想健康的少女放棄我吧/這是真心話。她無法想象的恐懼在眼瞼下藏著/大海一樣淹沒魚鱗/生命如浪花散去。她想……/此刻的浪擊打再擊打,會帶走什么/少女轉(zhuǎn)身而去/她面部平靜,回頭微笑,眼淚流了又流/我這一生,送她到這里,逐漸回到孤島/愛是軟弱的武器/如此平靜的藍之下,任她去,任她哭泣/任她長成大地上豐盈著胸脯的火穗子” --《少女》
縱然披星戴月風(fēng)塵仆仆,詩歌會使我們一鍵還原,還原于生命的本真,這本真同樣充滿了熱烈的渴望,渴望清晨的陽光、渴望樹上的鳥鳴,百味滋生、百轉(zhuǎn)柔腸又慧眼獨具?;蛟S在詩歌里這些俗世的具象才真實一些,虛無的圓滿從來不是人生,佛曰:不可貪嗔,可是我真的貪戀紅塵的酸甜苦辣,我真的會讀到一首詩歌流出淚水,而后,咒罵或者寂靜無聲。
默默地讀著煙雨的詩,窗外還是春天,大地上還是我們的人生,詩歌的火焰藍藍地還是那么情有獨鐘。剛強、凝重、豁達、柔情,不避諱也不隱藏,直視生命的火焰,看他生生不息,看他燃燒出一個又一個春天。
詩歌的內(nèi)核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詩歌的形式就是我們的軀體,有時候,我狹隘地抵制詩歌的技巧,活在詩歌里,人詩合一,詩人的舉手投足都是技巧,甚至有時詩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備這種功夫,而恰恰是這種無覺,才致無礙和徹悟,使精神得到安慰和升華,進而抵達永恒。
詩歌的語感被心境影響著,心境在冰冷殘酷的現(xiàn)實里錘打出的語感使煙雨的這幾首詩具有了特殊的氣質(zhì),我找不到一個恰當?shù)脑~來形容這種氣質(zhì),并且拒絕去尋找一個詞來形容這種氣質(zhì)。我只想說:一切安好,什么也沒有發(fā)生。
2019/4/28
緱曉曉的詩
詩人簡介:緱曉曉,男,70后,西安市臨潼區(qū)人,現(xiàn)居咸陽,基層公務(wù)員,文學(xué)愛好者。有詩歌散文發(fā)表于《詩選刊》《延河-下半月刊》《陜西工人報》《文化藝術(shù)報》《長江詩歌》《咸陽日報》《湛江文藝》《武陵都市報》《萍鄉(xiāng)日報》《秦都》《豳風(fēng)》等報刊。
麥田隨想
燥熱的風(fēng)飄溢陣陣麥香
麥芒和光芒豎豎斜斜,織著蒼生的底線
收割機突突而過
金色大地已沒有虔誠的敬畏
農(nóng)人和農(nóng)人的后人
把希望擠進城市的旮旯角落
播種著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
堵塞的大街小巷汗水匯聚成河
找不到安放魂靈的口岸
一步一臺階爬上城墻
時光雕刻的老人和在麥垛旁戲耍的兒童
與壓扁的麥桿,一同喘息
生銹的鐮刀,把故鄉(xiāng)的炊煙一節(jié)一節(jié)割斷
長安瘦馬:
再過上十天八天,春蠶就開始編織包裹自己的繭;然后再過上十天半月,麥子就黃了,就開鐮了,我們就有新麥磨成的面粉蒸出的饃,那味道,真是我們美好的日子。
麥子黃的時候,終南山下,渭水岸邊,有一種鳥開始在麥田上空、農(nóng)人的窗前焦急地鳴叫“算黃算割”,召喚大家趕快割麥,哪塊麥地黃了就割哪塊。 造物主就是這樣神奇,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算黃算割鳥”,教導(dǎo)我們?nèi)绾胃铥?。其實這種鳥是四聲杜鵑,它的叫聲很像方言“算黃算割”,更神奇的是,當麥子割完,大地裸露出來的時候,它卻不見了蹤跡。
讀了緱曉曉的這首《麥田隨想》,我竟然想到了這么多,也啰嗦了這么多。詩歌的特點可能就在于此,你停留了了,你聯(lián)想了,你沉進去了,能把你的眼睛抓住,這首詩就成功了。
可以看出,緱曉曉的詩樸素自然,天然去雕飾,他的文字、他的心性以及他的思想脈絡(luò)清晰明亮。這首《麥田隨想》不但表現(xiàn)了農(nóng)耕文明和工業(yè)文明的碰撞、三千年時代之巨變,更有一代人的失落和擔(dān)憂。一個個故鄉(xiāng)正在失去、湮沒,而“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將變成我們搖擺不定的故鄉(xiāng)。我不知道現(xiàn)在那“算黃算割”的鳥鳴是否還能聽到,也許以后這聲音會隨著時代的變遷,它會演變成別的什么聲音。
能夠把這理想與現(xiàn)實的碰撞和矛盾,通過一個個意象編織出一首詩,就像春蠶吐出的絲,周密而不凌亂,使之富有詩歌的形式美和內(nèi)蘊,足見緱曉曉拿捏詩歌語言和架構(gòu)的功力。而我總是把眼光放到詩歌的外面,“生銹的鐮刀,把故鄉(xiāng)的炊煙一節(jié)一節(jié)割斷”, 巨變下的惶恐和失落,連炊煙都是奢侈的了,本詩無意中恰恰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客觀現(xiàn)實,并把他縮影在一首小詩里?;蛟S若干年后,我們都變成了歷史,人們會沿著這首小詩尋找我們的蛛絲馬跡。啊啊,那個時代的人是這個樣子。
或許,《在溝底》這首詩,更能表現(xiàn)詩人緱曉曉的心境,“在溝底,需要坐著沉思/落差,才能顯示出人世百態(tài)的深刻/爬坡時,我背著手/那是我唯一堅守的尊嚴”。
我的眼前浮現(xiàn)出緱曉曉爬上坡時,背著手迎面走來。
2019/4/25
很贊哦! ()